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真菌感染(G试验、GM试验),一次看明白!

2023-09-05 10:46

异体骨髓移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菌血症患者及肠道双歧杆菌定植的婴儿。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方案日趋复杂,各种有创操作、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发生率逐年升高。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以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微生物学依据(真菌学证据)以及组织病理3学依据搭建出的侵袭性真菌病的分层诊断标准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1]。其中真菌学证据如G试验、GM试验等血清学检测项目方法成熟、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准确,成为临床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的最佳方案。

76721693869353237

图 侵袭性真菌病的分层诊断

一.G试验

(1-3)-β-D葡聚糖(BDG)检测又称G试验,BDG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是真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血清G试验在2008年开始被纳入EORTC/MSG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真菌学标准,成为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规开展的真菌筛查的检测项目。

指南推荐: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目标四: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病原学检测项目包括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

4101693869353441

2020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1, 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被推荐用于IFD早期诊断的重要筛选指标[2]。

47841693869353653

2020年《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指出:真菌G试验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动态监测真菌G试验对于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建议对高危患者每周2次动态监测以提高其特异性,病结合临床表现级其他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3]。

87441693869353863

2019年EORTC/MSG侵袭性真菌病指南增刊:血清中1,3-β-d-葡聚糖(BDG)检测已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真菌学标准[4]。

76561693869354061

临床应用评价:

G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受不同宿主人群及阈值影响。荟萃分析显示,G试验的敏感度可达83%、特异性可达99%[4]。

G试验的阴性预测值为96%-99%[5]。因此,建议将G试验作为入院筛查的有效手段,快速排除IFI的可能。

连续两次G试验阳性具有临床诊断意义[4]。

G试验采用动态显色法,搭配全自动检测仪可快速检测结果,实现诊断驱动临床治疗。

二.GM试验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是检测曲霉菌感染的经典血清学方法之一,其主要检测物质是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简写GM)抗原。GM是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份,是最早释放的抗原,被认为是严重免疫抑制/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的有效的生物标记物。

指南推荐:

2020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血浆、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脑脊液检测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作为曲霉菌诊断的微生物标准[2]。

8621693869354267

2019年EORTC/MSG侵袭性真菌病指南:推荐血清、支气管肺泡(BALF)、血浆和脑脊液GM的检测诊断侵袭性曲霉菌病[1]。

78631693869354495

28961693869354704

74901693869354815

2019年美国胸科协会(ATS)临床实践指南:推荐血清或肺泡灌洗液GM试验用IA的诊断[6]。

75931693869354921

2016年(IDSA)曲霉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HSCT等患者,推荐血清及BALF GM试验作为诊断IA的精确标志物[7]。

92171693869355409

临床应用评价:

血清GM试验敏感度可达71%、特异性可达89%[8,9]。

GM试验早于临床症状平均早5-8天、比高分辨CT扫描平均早7.2天、比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平均早12.5天,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10]。

GM试验连续两次阳性具有诊断意义[11]。

三.G&GM试验联合应用

G试验可作为真菌感染筛查的重要工具,GM试验可进一步明确真菌种属,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不能互相取代。

G试验、GM试验联合检测可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联合联合临床、影像学或其他微生物学指标,为侵袭性真菌病提供快速、准确、早期的诊断依据。

G试验、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D阴性预测值接近100%[12],对真菌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应用建议:

1、针对入院患者进行G试验、GM试验常规筛查,可及时提示深部真菌感染。

2、针对存在宿主因素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可指导临床精准治疗。

3、针对治疗期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观察检测结果发展趋势;评价用药疗效。

4、针对不同科室用药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灵活制定本科室阈值,指导临床精准治疗。

5、结合宿主因素和临床综合选择治疗策略。

四.G、GM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G 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因素:

  1. 1.药物因素:

  2. ①  血液制品: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

  3. ②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氟氯西林等;

  4. ③  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多糖K、裂褶多糖和西索菲兰等是G试验检测的假阳性因素之一。

  5. 2. 医疗因素

  6. ①  纤维素膜血液透析,标本或患者暴露于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7. ② 外科手术:  开放式肠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G试验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特别是在肠道手术后的第1天;

  8. ③  医用纱布,外科手术的纱布中可含有大量的葡聚糖,从而引起 G 试验假阳性;

  9. ④ 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

  10. 3. 宿主因素:

  11. ① 细菌菌血症;

  12. ②  念珠菌定植;

  13. ③  黏膜炎或胃肠黏膜受损;

  14. ④  其他感染:如奴卡菌感染。

  15. 4. 样本因素:

  16. ①  采血管污染或过度操作;

  17. ②  溶血样本。

  18. G 试验假阴性因素:

  19. 1. 隐球菌和毛霉目感染;

  20. 2. 抗真菌药物:对于接受诱导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预防给药可能造成 G 试验假阴性。

  21. GM 试验假阳性因素:

  22. 1. 真菌交叉感染;

  23. 2. 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4. 3. 患者患有多发性骨髓瘤;

  25. 4. 异体骨髓移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菌血症患者及肠道双歧杆菌定植的婴儿;

  26. 5. 使用含 GM 的血制品。

  27. GM 试验假阴性因素:

  28. 1. 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阶段,血管只是轻微受侵犯,释放入血液的真菌数量不足;

  29. 2. 应用抗真菌药物。

    70341693869355753


参考文献:

[1] Revision and Update of the Consensus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the Mycoses Study Group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nsortium[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6):6.

[2]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10):754-763.

[3]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组.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059(001):5-17.

[4] Lamoth F ,  H  Akan,  Andes D ,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1,3-β-d-Glucan Test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Adults[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 72(Supplement_2):S102-S108.

[5] 郭景景,李钦峰,吴海华,丁宸,史芳宇.(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0(01):31-32-33-34-35-36.

[6] Hage C A ,  Carmona E M ,  Epelbaum O , et al. Microbiological Laboratory Testing in the Diagnosis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Practice.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5).

[7] Patterson T F , Thompson G R , Denning D W ,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pergillo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63(4):ciw326.

[8] Ann Am ThoracSoc. 2019 Sep;16(9):1179-1188

[9] Crit Rev Microbiol.2015 Feb;41(1):124-34

[10] Carmen, Pazos, José, et al. Contribution of (1→3)-β-d-Glucan Chromogenic Assay to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Neutropenic Adult Patients: a Comparison with Serial Screening for Circulating Galactomannan[J]. J.clin.microbiol, 2005.

[1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1):821-834.

[12] Sulahian A, Porcher R, Bergeron A, et al. Use and limits of (13)βdglucan assay (Fungitell), compared to galactomannan determination (Platelia Aspergillus), 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J]. J Clin Microbiol, 2014, 52(7):23282333. DOI:10.1128/JCM.0356713

文章来源:急诊时间,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 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葡聚糖,真菌,试验,感染,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