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河南省肿瘤医院获批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
近期,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立项结果。我院副院长黎海亮与我院特聘全职教授宋昊永(SONG HO-YOUNG)共同合作的《生物可降解载药支架管预防胰空肠吻合口狭窄和瘘的研究》项目成功获批。
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类型包括: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和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其中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河南获批21项,共有包括河南省肿瘤医院在内的3家医疗机构获批立项。
此项目依托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非血管性肿瘤介入治疗转化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非血管性肿瘤介入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消化道肿瘤介入治疗重点实验室、郑州市消化道支架工程研究中心为平台共同开展,目标是解决胰十二指肠术后,吻合口狭窄等技术难点。
难点,术后并发症亟待解决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是胰头和壶腹周围区域恶性疾病的标准外科治疗方式,具有涉及脏器多,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目前仍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尽管围手术期死亡率下降,但术后的并发症仍常见。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及远期发生的吻合口狭窄。一旦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可致腹腔感染或出血,死亡率高达40%。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采用很多方法,包括使用血纤维蛋白封闭剂和各种缝合技术来减少胰瘘的发生,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变现状。
跨肠道吻合支架的放置应势而生,支架管可以为胰空肠吻合提供一定的保护,引导胰液远离吻合口。另外,支架在术后早期吻合水肿消退时确保吻合口通畅,减轻胰管的压力,对吻合口起到支撑作用,预防吻合口狭窄。
但通过在临床中的发现,以往的跨肠道吻合支架材质主要为生物不可降解材料,支架在体内长期留存可能会引起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例如支架移位、阻塞或折断、胰管狭窄或肠梗阻。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有效减少胰瘘和吻合口狭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手段。
创新,抽丝剥茧解难题
黎海亮与宋昊永想到了生物可降解材料代替生物不可降解材料,既可以在胰肠吻合后保护吻合口,又防止胰瘘的发生,一段时间后支架发生降解,避免出现支架移位、阻塞或折断、胰管狭窄或肠梗阻的情况,降低了吻合术后相关并发症,但是仍然存在胰瘘及狭窄的发生。
深入研究发现,在可降解支架的基础上加载EW7197,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能降低吻合口狭窄率,另外,EW-7197具有抗炎作用,能促进吻合口加速愈合,因此,将EW-7197附加在可降解支架上,通过局部给药方式可以预防吻合口组织增生所造成的狭窄以及炎症造成的胰瘘。
但是加载的药物在组织内释放速度控制较难,如何实现药物的缓慢控释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他们考虑了静电纺丝技术,静电纺丝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和药物释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它具有可控的降解速度和降解时间;有一定的强度和径向支撑力;容易加载药物并掌握药物的释放时间。
聚乳酸(如玉米)是可再生的植物资源,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可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它易于加载药物,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释,是较为理想的生物可降解支架管的制备材料,可用于静电纺丝技术的支架制备。
目前,该项目也在动物模型中进行了支架管置入的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黎海亮副院长表示,近年来,我院狠抓内涵,强化管理,创新临床研究,致力转型发展,打造学术高地,建设人才队伍,科研工作全面提升。2022年,我院获批河南省外籍杰出科学家工作室,全职引进韩国峨山医疗中心宋昊永(SONG HO-YOUNG)教授,加强了与韩国峨山医疗中心的国际合作。
国际著名放射介入专家宋昊永教授全职加盟河南省肿瘤医院
此次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是医院重视国际科研合作、加强国际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体现。下一步,医院将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微创介入非血管支架等产品,打造自主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建成从非血管支架设计理论、制备技术、高值耗材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一体的产业化链条,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升我省乃至国家在生物医药器械研究领域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责编:庞红卫
编辑:陈玉博
撰文:陈玉博 李依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