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从中国大山走向世界的科学家,经常身体力行支持中国科学和人才的发展。
近日,科学突破奖基金会宣布了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的获奖名单。科学突破奖有“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它表彰在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今年,CAR-T先驱卡尔-朱恩(Carl June)与米歇尔-萨德莱恩(Michel Sadelain)因为在CAR-T细胞疗法中的开创性工作,荣获生命科学突破奖,二人将分享3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抗癌特种兵,它们表达的T细胞受体能够发现癌细胞表面的抗原,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促进T细胞攻击癌细胞。但癌细胞能逃脱免疫细胞的监管,怎么办?
几十年来,朱恩和萨德莱恩致力于开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增强T细胞识别和对抗癌症的能力。萨德莱恩给CAR加上免疫共刺激结构域(CD28)并找到了合适的靶点CD19。同一时期,朱恩也实现了二代CAR-T疗法的构建,以CD19为靶点,4-1BB为共刺激结构域,这成为全球首款上市的细胞疗法。
他们努力带来的创新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癌症中表现出卓越的效力,甚至让有些患者看到了治愈癌症的希望。
Carl June(左)和Michel Sadelain(右)
科学突破奖,是当今最慷慨的科学大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堪称科学界“最豪华大奖”,也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你是否好奇,有没有华人科学家问鼎该大奖?
海豚博士这里分享一个顶尖华人科学家的故事。他的名字是——陈志坚。
2018年11月4日,美国旧金山,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陈志坚捧起了生命科学突破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全球顶级科学家,奖金高达300万美元,江湖传言此乃豪华版诺贝尔奖。而获得该奖项的人,也有很大机会问鼎诺贝尔奖。
陈志坚站在科学突破奖的领奖台上,微笑着演讲:“我认为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教育能够改变命运。教育不仅让我摆脱了贫困,还让我得以探索这个世界,这个奇妙的科学世界。教育让我和同事们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在,并发现一些从未有人见过的分子。为此,我要感谢一路上帮助和支持我的许多人。我还想对全球的所有年轻人说:‘嘿,如果我能做到,你们也可以做到。’”
话说回来,陈志坚的重要发现是什么呢?陈志坚发现了一种DNA感知酶cGAS(cGMP-AMP synthase)。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通常在细胞核中,异常定位于细胞质的DNA与肿瘤发生和病毒感染有关。
细胞如何感知和应对细胞质的DNA,是科学界的百年谜题。陈志坚敏锐地抓住了 DNA 能激活干扰素反应这个现象,开始探索。2013年,他发现了cGAS。
cGAS就像一个报警器,当它感知到不应该出现在细胞质中的DNA时,就会发出报警信号(cGAMP)给免疫警察,最终激活免疫细胞来对抗敌人。陈志坚发现,对付癌症我们可以加强这个警报器的作用,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可以减弱这种警报器的作用。他正在努力搞清楚如何控制这种机制,并用它来对抗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
陈志坚发现了cGAS通路,使人类对免疫系统、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因此荣获了肿瘤免疫学顶级大奖——威廉·科利奖。
自2013年起,围绕cGAS通路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条通路主要组分的发现过程中,华人科学家的贡献非常突出。北京大学的蒋争凡和武汉大学的舒红兵实验室同期发现了cGAS通路下游的接头蛋(STING)。
STING就像一个“转换器”,将警报信号转化为免疫信号,激活T细胞对抗敌人。
陈志坚多次去北京大学与蒋争凡深入交流。蒋争凡动力满满,不断取得新发现。2018年起,蒋争凡团队发现了锰离子在激活cGAS-STING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机制。鉴于扎实的临床前研究,蒋争凡和韩卫东合作发起了原创性的“锰免疫疗法”。
一期临床结果显示,针对多种复发难治性上皮源肿瘤,锰离子联合PD-1疗法获得了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达45.5%,疾病控制率达90.9%)。锰溶液制备简单、成本低廉。锰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展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预示了不错的转化前景。
cGAS-STING 激活剂(如锰离子)就像是在给免疫系统“踩油门”。
如果把肿瘤的免疫治疗看成是一辆汽车,那么PD-1抗体相当于松开了刹车。但只是松刹车的话,PD-1疗法的药效有限(20%左右)。尤其是针对围城型和沙漠型的癌症,这辆免疫汽车就像是在爬坡,还需要“踩油门”才行。
“松刹车”并且“踩油门”,才能驱使免疫治疗这辆汽车爬坡过坎,继续前行。
“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科学难题,一路走来,它令人惊讶,正等着我们去发现,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乐趣。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不停地探索着神奇……”陈志坚说,“我们要为人类健康寻找更多的“刹车”和“油门。只要我们把这些机制搞清楚,就有助于开发更好、更特异的药物来治疗疾病。”
在科学的道路上,陈志坚的脚步日久弥坚。他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一颗赤子之心,激励他勇攀科学高峰。这位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从中国大山走向世界的科学家,经常身体力行支持中国科学和人才的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