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浸润性腺癌只要有了这两个特征,5年生存率就能接近100%!

2023-09-19 14:00

所以我说,浸润性肺腺癌只要有了这两个特征,5年生存率接近100%。

肺癌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分期系统,就是TNM分期系统。

其中,T对应原发肿瘤,N对应淋巴结,M对应远处转移,这套分期的背后逻辑就是,基于对原发肿瘤、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具体描述,来反映肺癌的进展程度。

按这个逻辑,那处于同样分期的肺腺癌,他们的进展程度相似,那么治疗效果也应当是相似的。

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比如同样是I期肺腺癌,有的人术后多年持续稳定,有的人术后几个月就长出新的肿瘤。

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不同肿瘤之间生物学行为的差异,简单理解,恶性程度低的往往治疗效果更好,而恶性程度高的往往治疗效果较差。

那肺腺癌的恶性程度,我们又该如何判断?

一方面是我们之前提到多次的CT表现,但更重要的是病理报告。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病理这方面。肺腺癌恶性程度评估办法,2011年,IASLC/ATS/ERS基于肺腺癌的生物学特点,提出了五大生长模式:

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以及实体型。

并基于各自的侵袭特点进行了划分:

低度侵袭性是贴壁型;

中度侵袭性是腺泡型、乳头型;

高度侵袭性是微乳头型以及实体型。

这是一个伟大的划分,标志着肺腺癌的病理分级进入了彻底的微观时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又发现,绝大多数的肺腺癌都不是单一成分,而是混杂多种生长亚型,这就给肺腺癌侵袭性的实际评定造成困难。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可以基于肺腺癌最主要的生长亚型进行分类,并基于此标准将肺腺癌群体分为三个级别,级别越高,侵袭性越高,效果越差,包括低级别(贴壁为主),中级别(腺泡或乳头为主),和高级别(实体或微乳头为主)。

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很好地解决了肺腺癌的分级问题,但区分效果依然不能令人满意。

2020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发文,指出应在老版的基础上增加考虑高度侵袭性(实体或微乳头)具体占比,并提出新版分级系统:

高分化(grade 1),贴壁为主,且高级成分占比不足20%;

中分化(grade 2),腺泡或乳头为主,且高级成分占比不足20%;

低分化(grade 3),任何亚型,合并高级成分占比≥20%。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全新的IASLC分级系统可以有效区分肺腺癌人群的远期疗效,具备显著的临床价值。

43591695078530212

有效区分可手术肺腺癌预后

No.1 2022年

研究纳入韩国两个医疗中心在2012~2017年间的诊疗记录,最终纳入接受手术切除的肺腺癌1470例,其中粘液腺癌112例,非粘液腺癌1358例。

患者分期介于IA-IIIB期之间。

最终分析显示, 全新的IASLC分级系统可以有效区分患者预后,而粘液腺癌的预后与中分化腺癌相当。

这里面因为原文数据不详,难以估算具体的生存数值,但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无复发生存率,还是总生成率,高分化组都接近100%。

28181695078530278

有效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

No.2 2022年

研究纳入上海肺科医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的诊疗记录,筛选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I期肺腺癌患者1029例。

数据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在高分化组只有2.7%,而在低分化组却则高达28.2%。

在5年无复发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分别是92.8%、78.8%、62.4%;

在5年总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分别是95.7%、86.5%、73.6%。

98471695078530734

早期肺癌的IASLC系统作用

No.3 2022年

研究筛选韩国Gangnam Severance医院2012.1-2019.12的诊疗资料,筛选接受手术且病理证实为I期肺腺癌的患者,最终得到5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包括78名微浸润腺癌、56名高分化腺癌、288名中分化腺癌和78名低分化腺癌。

分析显示,高分化肺腺癌的预后接近微浸润腺癌水平,二者之间无论是总生存率还是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不明显。

在5年无复发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肺腺癌分别是95.3%、85.2%和75.0%;

在5年总生存率方面,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肺腺癌分别是95.3%、90.5%和81.6%。

72981695078530981

今天之所以特地写这个帖子,主要是因为机缘巧合看到了最新的LUNG CANCER上的一篇数据。

在一个混杂有Ⅰ~Ⅲ期的近1400例的手术切除肺腺癌群体中,在多年的随访时间内,所有高分化群体均未发生复发死亡事件,5年无复发生存率100%,5年总生存率100%。

42471695078531308

这促使我系统地检索了一下发表过的研究结果,并做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从分型而言,所有高分化肺腺癌都是贴壁为主,这种惰性的病理学类型导致这个群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很低。有研究甚至发现,其治疗效果和微浸润腺癌相当。因此,IASLC分级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一个实用且明确的要求,用于筛选疗效最好的那部分病例,这个比例在所有患者中的比例达到10%~15%,在早期患者中甚至达到20%以上,是基数相当大的一个人群,因此,具备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而中分化乃至低分化人群,因为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合并淋巴结转移,所以数据没有高分化的稳定,存在一定的波动可能。

第二、侵袭性粘液腺癌的治疗效果,并没有传闻中那么糟糕,在有效匹配的情况下,其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低分化群体,而与中分化群体相当,而这点从我曾经提到的肿瘤倍增时间中也可以看出来。

79681695078531508

第三、针对现阶段绝大多数早期肺癌患者,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的5年复发率分别为约5%、15%和25%的水平。

IASLC属于目前最被广泛认可的肺癌国际学术组织,其从2011年提出肺腺癌的病理生长亚型以后,历时九年,终于再次提出肺腺癌的分级方式,并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作为直接反映肺腺癌侵袭特点的直观标准,它有效地反映了这部分人群的复发与死亡风险,从而辅助临床决策,是病理报告中最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信息。

第四、高侵袭成分低于20%,对预后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日常问诊中,我经常碰到有一些病友,拿着病理报告忧心忡忡地到处问诊,说这个5%微乳头怎么办?这个10%的实体会不会影响很大?……

但是,今天这个帖子发出来,我希望大家不用再纠结这种问题了。因为高分化的指定标准,就是贴壁为主且高级别成分占比低于20%的情况。是的,你没有看错。微乳头也好,实体型也好,只要占比低于20%,依然可以是令人羡慕的高分化。

不足20%的高侵袭成分,不会影响贴壁为主的治疗效果,因为他们5年生存率接近100%,复发率不到5%。

不足20%的高侵袭成分,不会影响乳头/腺泡为主的治疗效果,因为他们5年生存率90%,复发率约15%。

所以我说,浸润性肺腺癌只要有了这两个特征,5年生存率接近100%!

那这两个特征是什么?首先,贴壁为主;其次,高侵袭成分不足20%。

内容来源: 郑正有词话肺癌

崔伟医生

个人简介

69131695078531676

介入小崔哥

崔伟  医学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 微创介入科

擅长肺结节与肺癌、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梗阻性黄疸(胆管癌、胰腺癌等)、胃癌、结直肠癌、血管瘤、子宫肌瘤等良恶性肿瘤的微创介入(灌注化疗、栓塞、消融、粒子、支架、滤器、输液港等)与综合治疗(化疗、靶向、免疫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浸润性腺癌,生存率,肺癌,病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