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以上内容,我们的建议是在有高性能质谱设备的前提下优先使用DIA方法进行靶向蛋白降解药物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如上篇提到,TMT(Tandem Mass Tag)和DIA(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都是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均可用于比较不同样品间蛋白含量相对差异。但是TMT技术建立在DDA(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采集方法上,会导致质谱数据的采集出现一定的随机性,容易出现鉴定结果不稳定的现象。而DIA方法能够无遗漏、无差异地获得样本中所有离子的全部碎片信息。
1.TMT技术的采集特点
TMT技术在质谱数据采集上表现出的随机性会产生较多的缺失信号,进而产生大量的零值问题,这在早期采集频率较低的质谱中尤为突出。作为补偿,TMT将多个样本混在一起进样,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由于DDA采集随机性引发的大量的零值的问题,这也是早期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采用TMT方法的原因。
TMT方法需要在样品酶切为多肽后,进行TMT试剂的标记和分级,然后再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具体流程见图1。
图1.TMT实验流程
经过多步骤的TMT标记操作,样品有所损失并且标记效率也无法达到100%。造成了经过TMT标记的样品鉴定蛋白的数量会减少。为了提高蛋白质鉴定数量,可以对TMT标记混合后的样品进行分级。分级就是将一组TMT标记过的肽段混合物样品,通过高pH反相色谱,根据肽段的疏水性不同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分,再将不同组分分别进行质谱数据采集。一般来说,需要进行至少约6个分级样品分别进样以上,才能达到直接同 DDA一次进样相近的蛋白质鉴定数量。
2.DIA技术的采集特点
DIA方法的出现大大改善了DDA方法下样品间蛋白数据缺失值的问题,但是如果使用DIA方法,对于质谱性能要求非常高,需要使用Orbitrap 240、480或更高性能的质谱设备才能产出更高质量的DIA数据。在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分析中,由于会更加关注靶点蛋白的真实降解率,DIA方法在这方面更为合适。这是因为TMT方法对于蛋白的相对量测量值有压缩效应。换句话就是说TMT测量出的蛋白含量差值比真实值要小,造成降解倍数计算不准确。业内公认TMT的压缩效应是由于报告离子混合谱干扰造成的,一些文献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见下图。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的建议是在有高性能质谱设备的前提下优先使用DIA方法进行靶向蛋白降解药物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当然TMT方法在一些特定场合也有其优点,比如在靶蛋白含量极低时,可以使用加大分级数的方法,提高对低丰度靶蛋白的检出可能性(DIA方法一般不适合与分级策略联用)。TMT标记后,进行20-30级以上的分级,然后分别进行质谱上机,当然这也意味着非常高的质谱分析费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