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在推广过程中,同样应该以采购量大的医院为主,随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跟进即可。
首批DRG+集采联动结果出炉,四大类耗材降幅温和
9月5日,北京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采购产品中选结果的通知》。作为全国政策的风向标,此次北京市首次尝试的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自然备受瞩目。
此次联动采购由北京市医疗机构组成DRG联动采购集团,由六家市三甲医院牵头成立采购组,针对运动医学、神经介入、电生理三大类医用耗材进行带量采购,并联动DRG付费。采购周期为1年,以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
从中选结果来看,此次联动采购的耗材整体降幅较为温和,部分产品降价幅度有限。
其中,“神经介入类弹簧圈”中选产品最低价为3277元,最高价为8133元;全组均为进口产品的“裸支架-动脉瘤”中选价格区间为18900元-32873元;只进行价格谈判不带量的“颅内支架-覆膜支架”中选价为100725元;价格最高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产品中选价格集中在116876元和132459元两档。
(完整名单见文末)
此次三大类耗材采用的采购方式不同。针对神经介入类弹簧圈,北京采取“带量联动”方式,以其他省份集采中选价或中位值为报价上限。
对于运动医学类、电生理类及其他神经介入类耗材,北京采取“带量谈判”方式。首先要对申报产品进行谈判分组,参考同一谈判分组中所有产品的历史采购价中位值,制定该谈判分组中所有产品的基准价。再参考临床使用实际、DRG付费分组特点、市场价格水平等因素,针对不同谈判分组分别制定谈判降幅,分为入门降幅和达标降幅两档,对应获得不同比例的需求量。
在三大类耗材中,运动医学、电生理等耗材还没有开展过大范围集采,此前仅有福建牵头开展的电生理27省联盟集采,平均降价约50%。北京并没有像弹簧圈一样直接联动福建集采价格,而是重新制定标准,政策更显温和。整体来看,在技术门槛高、竞争不充分的耗材领域,集采中温和降价逐渐成为趋势。
在采购量分配方面,神经介入类弹簧圈的申报企业针对采购主体的意向采购量,结合自身供应能力,进行供应意向确认。申报企业确认供应的即为中选产品,并形成相应的分包任务量;申报企业拒绝供应的,对应意向采购量作为待分配量,由采购主体重新分配给其他中选产品,原则上企业不可拒绝供应。
其他采购范围内的运动医学类、神经介入类、电生理类医用耗材产品,依据企业报价计算报价降幅[(基准价-企业报价)/基准价×100%]。报价降幅达到入门降幅及以上确定为拟中选产品,报价降幅小于入门降幅则谈判失败。报价降幅达到入门降幅但小于达标降幅,获得自身采购需求量的60%,报价降幅达到达标降幅及以上获得自身采购需求量的90%。
拟中选产品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为中选产品。谈判失败产品需求量的90%和未达到达标降幅产品需求量的30%作为待分配需求量,由采购主体进行二次分配,二次分配须选择同一谈判分组内降幅达到达标降幅的中选产品并全部分配完成。
DRG弥补集采缺陷,两大政策能否实现真正互补?
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开展三轮高值耗材集采,分别针对冠脉支架、人工关节、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超过80%。
光有集采还不够。以冠脉支架集采为例,虽然均价上万一支的支架降至700元,但此后一年间,替代支架的药物球囊兴起,用量直线上升,且增速远超从前。支架只要700元,药物球囊却要两万元,患者负担依然没有实质减轻。且高值耗材联采办一年组织一次集采,要实现全民普惠恐怕还要好多年。
北京市此次的DRG联动采购给出一种全新的探索方式:不组织集采,而是让医院和企业直接谈价。
根据过往认知,带量采购是属于“供应方”的角斗场。而今医院强势入局,未来的市场将会呈现何种走向,这是现阶段业内对于北京“DRG+集采”新政最大的好奇之一。
从政策本身出发,DRG与集采都是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也都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但又都在落地过程中存在着客观困难。
例如,部分医院在DRG模式下需要承担更重的控费压力,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行为选择,直接影响临床中科室及医生对于耗材使用量和使用种类的选择判断,部分费用偏高的创新诊疗项目推广受到挑战。
集采方面,如何实现多方利益均衡是工作的难点之一。挤出价格水分、满足临床需求和给予企业孵化空间,集采策略也在兼顾中寻求平衡。
此次北京由医院牵头,将DRG付费与带量采购联动,两大政策相互补充,医院和企业都有望从中获益。
根据《北京市医疗机构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方案》的规定,对于DRG联动采购涉及的主要DRG病组,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际付费,首年不因产品降价而降低病组支付标准,并根据产品是否参与DRG联动采购、谈判降幅和任务量完成等情况,通过不同DRG结余比例奖励政策,与医疗机构共享结余。次年起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启动支付标准调整工作。
对于医院而言,在成本控制的逻辑下,支付标准与自身收益直接挂钩。首年不因产品降价而降低病组支付标准,这意味着医疗机构的结余可能会增加,有助于激发其控费积极性。
与国家组织集采相比,医疗机构组成的采购集团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更多体现医疗机构的专业判断。六家头部医院作为使用方,对于临床和市场使用空间的把握更为精准,能在挤出价格水分的同时兼顾临床需求。
另外,本次北京选择的运动医学类、神经介入类、电生理类几乎均属价格不菲的高值耗材,其使用科室在DRG模式下也承压较重,所以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集采+DRG”联动的改革中去,而最终的落地成效也或将影响接下来的推广情况。
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在推广过程中,同样应该以采购量大的医院为主,随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跟进即可。主导者不宜太多,否则不好协调,也容易浪费资源。
也有业内人士断言:北京的这一新政策可能成为替代集采的又一控费机制。
来源: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官网、赛柏蓝器械、健识局
THE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