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积脓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27岁,因下腹痛3天来本中心检查。无停经、阴道流血等症状。
超声检查
检查所见
前位子宫,包膜光滑完整,实质回声均匀,内膜居中、清晰,厚约8mm。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右侧卵巢大小形态正常,其旁探及大小约36mm×27mm×27mm的混合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CDFI显示混合回声团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左侧卵巢大小形态正常,内见33mm×28mm×25mm无回声暗区,透声差。
子宫直肠窝见40mm的液性暗区,透声差,可见细小点状低回声漂浮。
肝肾隐窝未探及明显液性暗区。
右下腹探及少量液性暗区,最大深度约10mm。
超声提示
右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炎性病变?建议结合HCG以排除宫外孕可能)
左侧卵巢囊性占位(黄体囊肿可能)
盆、腹腔积液
子宫、右侧卵巢未见异常
超声图像
右卵巢旁混合性包块,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左卵巢囊性占位。
盆腔积液,透声差。
检验结果:血HCG阴性。
三周后复查超声
检查所见
前位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完整,内膜居中、清晰,厚约8mm,实质回声分布均匀。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子宫浆膜层回声减低、增厚。
双侧附件区探及迂曲走行的腊肠样液性暗区,范围分别约81mm×11mm(右)、50mm×11mm(左),壁厚,透声差;CDFI显示双侧附件腊肠样液性暗区壁上探及少许血流信号。
双侧卵巢大小形态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双侧输卵管积液(考虑脓性)
子宫、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图像
右侧输卵管积脓。
左侧输卵管积脓。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增高,符合炎症反应。
追踪随访,抗炎治疗后症状减轻。
四个月后复查超声,输卵管积液消失
检查所见
前位子宫,包膜光滑完整,实质回声均匀,内膜居中清晰,厚约7mm。CDFI: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双侧卵巢大小形态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
盆腔探及液性暗区,范围约41mm×14mm,透声欠佳,可见数条带状高回声漂浮。
超声提示
盆腔积液、盆腔粘连带
子宫、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概述
“输卵管”顾名思义,就是输送卵子的管道系统。正常情况下女性有两根输卵管,分别位于子宫两侧,近端在子宫角开口于宫腔,远端开口于腹腔内,有伞状结构捡拾卵子。
因某种原因(常见于炎症)引起输卵管远端梗阻、粘连,开口部分或完全封闭,使宫腔浆液性渗出物逐渐积聚于输卵管管腔内,形成肉眼可见的输卵管积液。如液体在管腔中长期积聚,会导致输卵管积脓的发生,病情持续进展还可能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
多由分娩、流产、不洁性交或平时不注意经期卫生以及妇科手术后发生炎症而引起,也可因为邻近脏器的炎症引起,如阑尾炎,腹膜炎等。
临床表现
1. 痛经:离经期越近,疼痛感越严重,直到月经的来潮。
2. 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或者月经次数明显增多。
3. 腹痛:一侧或两侧下腹疼痛,多为隐性不适感,反复发作并可伴腰骶酸痛。
4. 阴道分泌物增多,水样白带等。
5. 其他临床表现:发热、胃肠功能紊乱(腹泻、麻痹性肠梗阻等)、泌尿系症状(膀胱刺激征等)、性生活疼痛等。
6. 不孕:直接或间接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着床,降低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增加流产率;诱发宫外孕。
妇科检查
子宫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或囊性肿物,有压痛感,无粘连时可移动。
检查方法
1.子宫输卵管造影(HSG)
X线表现为输卵管呈球囊或腊肠样扩张,有些病例伞部与周围器官组织粘连,上举固定。结核性输卵管积液可在膨胀的伞部周围发现弧形钙化点,呈烟斗嘴样改变。
2.超声(US)
声像图可见子宫两旁或外上方的囊性包块,多呈腊肠状、串珠状或曲颈瓶状,边界往往清晰,囊壁及分隔较薄且均匀,囊液透亮,积液的周围可见卵巢回声。如进展为积脓,囊壁增厚毛糙,囊液浑浊,可与卵巢粘连。
3.磁共振成像(MRI)
输卵管迂曲扩张,呈C形或S形,可见“束腰征”、“不全分割征”,积脓时可见“液-液分层”,增强扫描囊内未见强化。
4、腹腔镜
腹腔镜下可观察伞端和周围粘连情况,直观判定输卵管的功能。
由于腹腔镜是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一般不做为首选检查,多在造影确诊后治疗时应用。
鉴别诊断
输卵管积脓在超声下缺乏典型的表现和特性,必须注意与阑尾炎、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肿蒂扭转、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肿瘤及等疾病进行区别,除了严格把握诊断标准、各疾病典型超声表现,还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作出诊断,避免误诊的发生。
治疗方式
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及无生育要求的轻度输卵管积液,可暂时不进行处理,定期复查。
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应全面、彻底,防止其转为慢性炎症,加重对输卵管的损伤。(本病例在对症抗炎治疗后,输卵管积液消失。)
病变比较严重、症状明显、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超声引导下输卵管积水穿刺抽吸术、超声引导下抽吸硬化治疗、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栓塞术等。
需注意的是,任何操作都可能对输卵管的结构及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手术方式,做到治疗的个体化。
预防方法
1. 增强体质,保持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
2. 正确冲洗阴道。使用药用洗液清洗阴道会破坏阴道的酸碱环境,反而容易引发阴道炎,日常清洁冲洗使用清水即可。
3. 防止滥用消炎药。抗生素会抑制阴道的乳酸杆菌,扰乱阴道自然生态平衡,改变阴道微环境,最终导致阴道炎发作,进而分泌炎性液体从而引起输卵管积液。
4. 重视妇科体检。建议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做到妇科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林元锋,周宝玉,温满盈.MRI和超声检查对输卵管积液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02):272-274.
[2]周艳,强金伟.输卵管积液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0,26(01):89-92.
[3]梁婷,谭莹,黄伟媚等.输卵管积液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21,30(11):1544-154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