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祝贺!柴人杰教授荣获中国干细胞研究创新科学家奖

2023-10-27 17:52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柴人杰教授荣获中国干细胞研究创新科学家奖。

热烈祝贺!

柴人杰教授

荣获中国干细胞研究创新科学家奖

近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浙江省免疫学会协办的中国干细胞第十三届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柴人杰教授荣获中国干细胞研究创新科学家奖

60321698361607279

柴人杰教授(左二)上台领奖 

一、干细胞研究创新科学家奖 

据悉,中国干细胞研究创新科学家奖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为表彰在推动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设置的,并在每年的中国干细胞年会通过基金发布会的形式进行颁发。今年获此殊荣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红梅教授及东南大学柴人杰教授。

除此之外,大会颁发了干细胞杰出贡献科学家、干细胞成果转化优秀个人、卓越青年研究员及干细胞社会公益先进个人/团体、醉心科学优秀科普作品等专项基金。

二 、主要贡献

54881698361608667  

据介绍,柴人杰教授针对耳聋防治这一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内耳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再生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高度连贯和系统的工作,解决了耳科研究领域的多个卡脖子难题,开创了通过基因治疗调控内耳干细胞再生功能性毛细胞治疗耳聋的研究领域。柴人杰发现了内耳干细胞;系统研究了多个关键信号对内耳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毛细胞的调控作用和机制;阐明了多个关键基因对新生毛细胞成熟和存活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建立了促进功能性毛细胞再生的多基因协同调控策略。同时柴人杰构建了针对内耳细胞的基因编辑系统和药物递送系统;从而构建了完整的针对内耳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系。

柴人杰积极开展临床转化研究,正全力开辟通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再生功能性毛细胞治疗感应神经性聋的新产业方向,搭建了完善的内耳基因治疗技术平台,包括AAV递送系统智能开发平台、跨物种内耳基因治疗实验平台、高通量类器官与再生筛选平台、基因编辑平台和超容量基因递送平台。基于这些平台,柴人杰教授不断突破与创新,研发了耳内基因治疗产品AAV-OTOF,用于治疗因OTOF突变造成的遗传性耳聋,目前已启动临床试验。

研究背景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分为综合征性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和非综合征性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两大类,发病率较高,每1000个新生儿当中就有1-3个被确诊,终身携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遗传在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OTOF基因的突变被报道为儿童先天非综合征隐性遗传听觉神经病变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spectrum disorder,ANSD)的主要原因。患有DFNB9听力障碍的患者通常都是重度感音性耳聋。AAV-OTOF的治疗原理是应用腺相关病毒(AAV)双载体技术递送人类全长OTOF基因进入耳蜗内毛细胞,补偿因OTOF基因图标引起的OTOF蛋白缺失,重塑听觉环路,重建听力。

研究方案

为了将OTOF基因治疗推向临床,柴人杰教授设计和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形成了独特的AAV-OTOF双载体设计。由于OTOF全长基因超过了单个AAV的包装极限,柴人杰教授将OTOF切分为两个片段递送进入内毛细胞,利用同源重组实现全长OTOF表达。该策略在模拟人DFNB9耳聋表型的小鼠模型中进行了详细的药效分析,获得了接近正常野生型小鼠的听力,该结果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已披露数据中展示的药效。进一步,经过在非人灵长类食蟹猴中长期的手术探索,确定了对耳蜗结构功能和正常听力无损的注射方式,并评估了这一双载体策略的听力和生物安全性。基于小鼠和食蟹猴中的研究,2023年3月,柴人杰教授和与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磊教授联合启动了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

62141698361608802

OTOF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动物实验结果

入组患者之一的小一在2岁时被确诊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3岁时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做了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明知希望渺茫,小一的妈妈丛女士一直做着一个梦:女儿恢复听力,用耳朵听到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声音。2023年3月,得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OTOF突变致聋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小一的情况刚好符合入组标准,丛女士的心中顿时燃起希望,她立刻带着小一了解并参与本临床试验。经过一番严格的术前检查与周密的术前准备后,小一进行了AAV-OTOF注射液内耳注射手术。

研究结论

从目前患者术后听力随访的结果来看,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和令人振奋的初步结果。手术后两周,在对小一的听力进行细致的检查后,发现药物注射耳的听力水平有显著改善。术后一个月的再次检测,听力恢复持续变好,接近于正常听力水平。小一在关闭右耳人工耳蜗的情况下,仅凭注射耳就能够与他人正常交流互动。

94711698361608945

患者小一术后三项测试展示听力结果显著改善

研究意义

OTOF基因治疗药物正是柴人杰教授团队长期研究结果的转化应用产物。OTOF基因突变所致耳聋的成功治疗将不仅为耳聋药物治疗开辟新方向,开启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也为其他耳聋患者的药物治疗带来希望。

结 语

柴人杰教授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我们更加成熟的实验设计和治疗方法的改进,让更多因基因突变患遗传性耳聋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用自己的耳朵感知外界最真实、美妙的声音。

策划、审核 程守勤

编排 刘敏

校对 王倩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 出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干细胞,柴人杰,创新科学家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全球首次发表!
    打开APP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调节抑郁样行为研究有了新发现
    打开APP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