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发现颈动脉斑块都需要吃阿司匹林、他汀吗?斑块会缩小或消失吗?

2023-11-08 13:33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在诸多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下导致的。

一、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如何形成的?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动脉内膜下局灶性病变结构,定义为局部浸润动脉管腔 0.5 mm 以上,或局灶性内膜内侧增厚大于周围区域的 50%,或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大于 1.5 mm。

91301699398609174表 1. 颈动脉内-中膜层(IMT)的厚度及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颈动脉斑块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多种学说,目前主流学说是「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学说。

动脉硬化早期,在各类危险因素包括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刺激下,大量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不断摄取 oxLDL 并转化为泡沫细胞。

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大量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因子浸润血管壁,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斑块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导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二、颈动脉斑块的分类

根据斑块稳定性主要分为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

1. 易损斑块

容易损伤,不稳定,容易脱落,这类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就会导致急性脑梗死。

形成原因:各种原因导致内皮细胞脱落伴有表层血小板聚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左右、纤维膜破裂、大脂质核心等等,都能引起易损斑块形成,从而诱发急性脑梗死。

所以易损斑块的筛查、诊断、治疗对于预防急性脑梗死意义重大。

易损斑块的特点就是表面不光滑、不规则形状;超声检查提示低回声或没有回声。

2. 非易损斑块 

稳定的斑块,不易脱落,表面光滑,外形规则。超声检查示强回声。

81331699398609389表 2. 斑块的分类

三、颈动脉斑块都需要治疗吗?

根据《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2017》,并非所有颈动脉斑块都需要治疗。具体如下:

1)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

2)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或斑块狭窄 50% 以上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 LDL-C 控制在 1.8 mmol/L以下

3)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 50% 以下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可根据斑块稳定性和用药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如果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四、颈动脉斑块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术。

1)生活方式干预

不管颈动脉斑块的狭窄程度有没有超过 50%,都需要坚持长期的健康生活,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延缓颈动脉斑块的加重。

甚至可以说没有颈动脉斑块也要健康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对于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更应该健康生活。

合理饮食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多喝水,低盐、低脂、低糖。

戒烟、限酒

抽烟会促使冠状动脉硬化,抽烟者的斑块率明显高于不抽烟者。少饮烈性酒。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睡眠要规律

可以进行快走、慢跑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但要循序渐进,因人制宜,不要超负荷运动,少熬夜。

对基础疾病积极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降低血压、血脂治疗。

定期检查

特别是超过 50 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以及「三高」人士,建议每年最好查一次颈动脉超声。

2)控制危险因素

若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易导致动脉斑块形成的疾病,更应该积极控制血压、稳定血糖,管控卒中危险因素。

3)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

他汀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基石,主要用于专门减少胆固醇合成,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炎性生物标志物如 CRP 的水平,而不依赖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其降脂作用实现的,但有大量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和破裂的细胞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巨噬细胞的生长及其 MMP 活性,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他汀类药物是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HMG-CoA 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减少斑块内的脂质核、增厚纤维帽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还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 PCSK9 抑制剂等。其中 PCSK9 抑制剂具有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可降低 LDL-C 50% ~ 70%,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及细胞生长、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具体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按需应用。

① 若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狭窄(狭窄 ≥ 50%),一般均应服用阿司匹林(每日 75 ~ 150 mg);

② 若患者只是存在一处或多处斑块,但未导致管腔狭窄,或虽有狭窄但狭窄程度 < 50%,则需要结合患者所存在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确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此类患者若具有以下 ≥ 3 种危险因素,则建议用阿司匹林(每日 75 ~ 150 mg):

• 男性 ≥ 50 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 得到初步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 < 150/90 mmHg);

• 糖尿病;

• 高胆固醇血症;

• 肥胖(体质量指数 ≥ 28);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 < 55 岁,女性 < 65 岁发病);

• 吸烟。

此外,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者也是应用阿司匹林的适应证。

4)血运重建术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CSA)能降低症状性(狭窄 > 50%)和非症状性(狭窄 > 70%)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指南中指出:

对于临床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黑矇或脑梗死等其他脑缺血症状的患者,无创性成像证实颈动脉狭窄超过 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 50%,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 6%,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 70% 的无症状患者,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 3% 均应给予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

对于选择 CEA 还是 CAS 进行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治疗,临床医生不仅应该考虑到对于两种治疗手段自身操作的熟练程度,而且应该依据两种治疗手段各自对应的适应证。

五、颈动脉斑块可以缩小或消失吗?

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接受恰当的药物治疗,部分颈动脉斑块是可以逆转,缩小甚至消失的。通过比较高强度他汀和低强度他汀药物治疗后斑块体积大小的变化,发现高强度他汀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甚至逆转斑块

六、如何预防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在诸多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下导致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逐渐出现自我更新能力的降低及功能的紊乱,血管内皮细胞的更新及修复能力降低,同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他危险因素协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若要做到预防颈动脉斑块,需避免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健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定期体检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颈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