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电饭煲做“安宫牛黄丸”,一粒成本不足一元,假货繁荣的背
涉案金额1.2亿,正品去年零售端销售额40亿。
10月26日消息,吉林查获了一起制假售假安宫牛黄丸的团伙。每粒药成本不到一元,但涉案金额则高达1.2亿余元。
更可气的是,因为是丸,所以连压片机都不用买,直接用电饭煲就造出了安宫牛黄丸,也算是突破了造假药的成本底线。甚至连卫生间里都属于生产环境,着实属于精益生产到极致了。
就安宫牛黄丸而言,因为价格高,且存在一个较为固定的消费人群,所以经常属于被仿冒和擦边的产品。上面的案件属于直接造假,而在某平台上,则是擦边。
近日,在某平台有直播售卖安宫牛磺丸。名字下面就是挂着“增强抵抗力、提升免疫力、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补肾益气、中风、高血压、偏瘫、脑梗、心梗、冠心病、胆固醇偏高、心脑血管类”的字幕。
和中药制剂安宫牛黄丸的“清热解毒、镇惊开窍”适应症并不一致。
我们知道这几年,中药里有几个曾经大幅度涨价的产品,其中就有片仔癀和安宫牛黄丸。至于涨价原因,其一就是牛黄的稀少与昂贵。但“安宫牛磺丸”里,却并不含牛黄、麝香等中药,而是以蜂蜜为最大组份,添加量大于等于60%,其他的则是牛磺酸、人参、沙棘粉、黑枣。菊花、莲子、茯苓等,药食两用的成分。
对于有医药或者食品专业背景的人来说,很容易能区分出这是不是药品。比如这个安宫牛磺丸的底部,是以“营养成分表”来标识的。这是很常见的食物标签,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识四种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能量。而药品,并无此规定。所以这个绝对不是药品。
既然不是药品,那就不能以疗效或者治疗领域的说辞来作为推广,这属于妥妥的借中药安宫牛黄丸的东风来推销。为什么要造假和擦边安宫牛黄丸,而不是普通的感冒药?
01 单价高,利润大。
就药品而言,单粒价格高的,安宫牛黄丸算是一个代表。在淘宝上同仁堂的3克1丸规格安宫牛黄丸,售价八百多。同样的成本,肯定是单价越高越合算,人家根本就不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02 从购买到使用,间隔长。
既然很多人都以有备无患作为需求,那么其实你到底什么时候用,是很难从时间上预估的,你只是在预测时机,而不是时间。所以这药可能会放置半年,也可能是一年,反正买来立马服用的概率非常小。这就使得造假人员可以打时间差,及时逃避监管。
03 价格高,消费人群聚集性低,避免被发现造假。
就药品来说,越是常见药物,越是难以造假,因为即使排除掉专业的人员,普通民众也可能产生怀疑。“这感冒药咋和以前的不一样啊,我得找个药店里的熟人帮我看看是不是假的。”而安宫牛黄丸真正吃过用过的人,远远小于其他常见药,要鉴别真假,也是有技术门槛的。此外,你拿个感冒药让邻居帮忙看看真假,别人就认定是简单的看真假。而安宫牛黄丸这种贵重药品,搞不好会被邻居觉得,“这是来我这嘚瑟呢?让我知道他有钱。”所以反而不适合随手拿出来让人看,也就更加难以被发觉是假药。
此外,这款药确实有非常高的销售额,在2022年中成药零售端销售额高达40亿人民币,位居中成药零售端之首。即使在疫情加持下,连花清瘟胶囊和解表散热的小柴胡颗粒,也没能击败安宫牛黄丸。
所以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造假仿啥看销量。而且安宫牛黄丸也不是只有几家企业有文号,目前药监数据里已经有126个文号。
这些文号的增多,也利于造假者销售。“你没听说这个牌子?很正常啊,国家有126个文号,哪怕你是医生,也记不住这么多企业名字啊。”而实际上,尽管文号众多,但并不是都有生产,可能更多是头部企业在做。
其实安宫牛黄丸是处方药,里面的朱砂和雄黄,有一定的毒性,不太适合面向大众直接推广,万一有不良事件,对企患双方都不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产品,能在制假团伙里做大做强,也算是终端市场改变的一种侧面体现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