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在泌尿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期待能够使广大患者在合适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最大程度获益。
2023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主办,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承办的第三十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3)在北京已圆满闭幕。本届会议大咖云集、坐而论道,为期三天的大会,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论文交流、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对现代泌尿外科领域的前沿医学和最新研究成果做了全面的展示和分享;凸显了泌尿外科基础与临床结合、交流与培训并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为泌尿外科医师献上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盛宴。
会后,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马鑫教授为我们分享:
1.“301分级系统”对于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指导意义;
2.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探索与目前应用情况;
3.在肾癌领域的后续规划。
您在肿瘤分会场中进行了一项题目为“单中心500例肾癌伴静脉癌栓手术经验总结:分级系统、围手术期结果与预后分析”的报告,您认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哪些指导意义?
马鑫教授:在张旭院士的领导下,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的微创机器人手术团队在肾癌伴静脉癌栓高难、高危、高风险领域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探索,其中,“301分级系统”的制定是针对微创手术下疾病分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成果,目前已被列入《2022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的分级”章节中。与既往的疾病分类方式相比,“301分级系统”根据微创手术下疾病的特征,针对疾病分类方式与手术策略进行重新梳理,使疾病分类方式更加贴近临床实践,能够更加精准地指导手术策略、方法和技巧的选择。“301分级系统”的建立是对于疾病治疗、诊断过程的不断深入,更加贴合患者实际的疾病分级系统,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创伤更小、围术期风险更低、出血量更少,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尤其是高难、高危、高风险的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在此临床研究中获益。
我国国产手术机器人已经实现从多孔向单孔的转变,目前还开发出了Sentire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等,助力了我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发展,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我国在此领域进行了哪些尝试与探索以及目前这些技术在我国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马鑫教授: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是微创外科领域的重大革命,与既往的外科治疗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在患者层面,手术机器人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微创,更加高效,更加灵活的治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预后;在医生层面,手术机器人为医生提供了更加便于操作的治疗工具,其机械臂与裸眼3D技术等可以过滤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细微的颤动,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延长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生命。
解放军总医院于2006年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泌尿外科领域的机器人手术,目前已经走过17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我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发生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经历了由国外进口品牌一家独大到现在国产手术机器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我国已由“跟跑”转变为现在的“并跑”,未来会继续向“领跑”而努力,期待能够让中国患者享受到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享受到更好的微创治疗手段。
随着肾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肾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提升,能否请您谈谈您在肾癌领域后续有哪些规划?
马鑫教授:肾癌是泌尿领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手术治疗。目前,我国国家医学中心在临床方法、技术、操作等方面与国外医学中心相差甚微,甚至由于我国病例数相对集中,复杂病例数量较为庞大,在某些领域的临床方面要优于国外医学中心。未来会继续在此方面的探索,期待我国在泌尿领域的外科治疗方式能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微创。
第二,药物治疗。我国早期在药物治疗中应用的药物基本来源于国外,因此,对于相同适应症的药物,我国需要等待十余年时间才可应用于临床,许多高危患者会在等待过程中由于病情进展导致生命终止。随着我国药品研发技术不断增强,我国对于新药的引进工作逐渐与国外同步,国内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与国外患者相同疗效的药物治疗。目前,我国已具备较强的新药研发能力,以免疫治疗为例,我国大部分免疫药物疗效与国外相当,甚至某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免疫药品在研发上要优于欧美同行,使得我国肿瘤患者在药物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能够同步获得最新药物的选择与使用的机会和权力。未来会在泌尿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期待能够使广大患者在合适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最大程度获益。
马鑫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秘书长;机器人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评评审专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军学科拔尖人才
科技部863项目首席专家, 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德国Nürnberg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意大利San Raffaele大学客座教授
审核|马鑫教授
责编|13
编辑|RC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