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下,风口成就传奇
PREFACE
前言
核药,正站在时代的聚光灯下,无畏所谓的创新药行业寒冬。 今年以来,先通医药两款核药产品获批上市,尤其是β-PET显像剂氟[18F]贝他苯注射液填补了国内AD领域Aβ-PET诊断显像剂的市场空白,同时还完成了超11亿元的融资,造就了今年的融资之最…;恒瑞医药也迎来了关键进展,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获批临床... 国际上,诺华、拜耳在今年先后与Bicycle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开发基于双环肽的RDC;礼来在10月初宣布14亿美元收购Point Biopharma,成为又一挺进核药赛道的MNC... 核药初创公司RayzeBio在9月14日完成总金额达3.11亿美元的IPO,给核药赛道又增加了一个爆点。 在各方齐力下,核药正在不断崛起。
01诺华领跑,国内三股力量加速抢滩
GlobalData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核药赛道的风投金额为4.08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的6300万美元,增长了550%。 核药能逆势翻红,RDC(核素偶联药物)功不可没。 截至目前,共有9款RDC获FDA批准上市,其中2款是治疗用RDC,其余7款是诊断用RDC。RDC药物获批数量逐渐增多,推动RDC赛道的药物开发不断升温。 而何为RDC?由于同属偶联药物,从整体结构来看RDC与ADC类似,同样是由“三大件”,靶向配体、连接臂、螯合物和核素构成。 双方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药物载荷,RDC不再是小分子而是核素,关键基团的差别注定了RDC和ADC在效用、药物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 放射性核素拥有显像、治疗两大功能,而部分核素甚至两者兼备,RDC可以仅改变核素部分,以此选择实现诊疗一体化,这也是目前RDC药物开发的一大趋势,如远大医药布局了三款诊疗一体化RDC药物。 从在研管线来看,核素镥[177Lu]因能量高、射程短、稳定性高、成药性好等优势,为目前的研发主流。新型核素如锕[225Ac]、镓[68Ga]是RayzeBio、诺宇生物等多家核素新锐的研发关注点之一,同样值得期待。 而核素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要求,且在特定设备才可以生产,也注定了RDC的生产成本短期内都会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在RDC药物的商业化上,目前诺华遥遥领先,在FDA已经批准的9款RDC中,诺华就拥有4款,其中还包括唯二的两款治疗用RDC。 Lutathera是诺华第一款获批的治疗用RDC药物,在2018年获批,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放射性药物,在2021年交出了销售额4.75亿美元的答卷,彼时诸多行业机构预测,Lutathera在2022年将卖到10亿美元。 但在适应症市场空间有限,产能的限制下,Lutathera在2022年的销售额不增反降。 Pluvicto是诺华获批的第二款治疗用RDC药物,用于治疗市场空间更大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2022年上市首年取得了2.71亿美元的销售额。 诺华也曾多次表示,Lutathera和Pluvicto在销售额爬坡时,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产能的桎梏。但今年,在诺华的产能投入不断增加下,困境有所反转。今年前三季度,Lutathera销售额为4.58亿美元,Pluvicto销售为7.07亿美元,Lutathera今年终于有望突破6亿美元大关,Pluvicto则是奔向更高的10亿美元。 在10月末,FDA将Pluvicto从药物短缺名单上剔除,标志着短期内核药的产能问题得到了释放,但长期来看,产能仍然是一大难题。为此,诺华在产能上不断加大投入,从公开信息来看,诺华目前已有6家已经建成的核药生产基地,近期还宣布将在国内投资超6亿元建造一家核药生产基地,加快在国内的布局。 产能保底,诺华也提高了Pluvicto的预期,在最近的2023研发日上,诺华将Pluvicto的最高销售额从20亿美元上调到了30亿美元,足以彰显诺华的信心,以及核药赛道想象力。 作为RDC赛道的标杆,诺华现阶段的成功与源源不断地投入,使得RDC成为了创新药赛道中最具确定性的分支之一,同时也点爆了国内的热情。 将视野拉回国内,在全球RDC竞争格局中,中国药企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国内研发RDC药物的公司基本可以分为三股力量。一是以中国同福、东诚药业为代表的老牌核药企业,入局RDC拥有先天优势;二是以恒瑞医药、远大医药、先通医药为代表的传统药企,靠着前瞻性眼光顺势切入RDC赛道;三是以辐联医药、核欣医药、药明博锐、智核生物等为代表的新生核药企业,资本青睐有加,快速布局核药研产。 三股力量与诺华同台竞争,正在不断擦出火花。
02核药新生代标杆的出现
2021年,国内首份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按下了核药行业的加速按钮。 此后,先通医药、辐联医药、药明博锐等在内的多家核药新锐完成巨额融资。 据动脉网数据,2022年核药是创新药领域过亿级融资事件占比最高的细分赛道,全年融资近9亿元。 2023年,国内的核药热度进一步提高,新生代标杆也已经出现。 7月3日,先通医药宣布完成了超11亿元的融资,投资人包括国投创业、金石投资、国调基金、通用技术创投等等众多国家队、产业集团和知名投资机构,并且单笔金额创下了今年医药融资之最。 公开资料表明,先通医药在2014年切入创新核药赛道,而彼时的核药赛道还是一片沉寂。作为核药赛道的探索者,先通医药参与并见证核药不断崛起的同时,也收获颇多,截至2022年底,先通医药在研创新项目超15个,其中2个处于NDA审评阶段、4个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当时间来到2023年,先通医药开始步入收获期。 腺苷注射液在年初获批上市,用于心肌灌注显像和超声心动图药物负荷试验,辅助诊断冠心病。 最近更是有备受瞩目的Aβ-PET显像剂氟[18F]贝他苯注射液在国内获批,填补了我国在AD领域Aβ-PET诊断显像剂的市场空白。在推进诊断核药的同时,先通医药也在加快布局治疗类核药的研发,目前在研的治疗性核药基本都是诊疗一体化的产品,契合未来发展趋势。 先通医药作为先行者,在融资端和产品端的成功,为整个赛道的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除先通医药外,今年还有多家核药新锐完成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核欣医药在3月2日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诺宇医药在5月15日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华硼中子在8月2日完成超亿元天使轮融资,核舟医药最近也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资本的不断加码与选手的成绩斐然正在形成一个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核药,正在走出下一个ADC的风采。
SUMMARY
小结
对于核药而言,说人类正“踯躅于核药圣殿的大门外不得其门而入”也不为过。 人们只是从圣殿窗口里偶尔露出的亮光推测圣殿里的情景,未来还有太多核药特殊密码等待解锁。好在如今,我们已然看到了希望。
注:资料转载自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