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愈集结号】核苷经治后HBsAg>1500 IU/mL的慢乙肝患者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间歇治疗实现临床治愈
葛军 海南省人民医院
指导专家:吴彪 教授
编者按: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意见指出,对核苷(NAs)经治慢乙肝患者中符合HBV DNA<检测下限、HBsAg<1500 IU/mL且HBeAg阴性的优势人群,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来追求临床治愈。核苷经治后HBsAg>1500 IU/mL的患者同样可以采取基于PEG IFNα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例核苷经治后HBsAg>1500 IU/mL慢乙肝患者通过PEG IFNα间歇治疗策略追求临床治愈的病例。
病历简介
患者姓名:薛XX
性别:女
年龄:48岁
主诉:发现HBsAg阳性40余年(母婴传播)
既往史:既往体健
家族史:母亲为乙肝携带者
现病史:患者自幼发现HBsAg阳性,未抗病毒治疗,2017年体检时发现ALT升高,HBV DNA 3.28×106 IU/mL,HBeAg (+),2018年2月28日开始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018年11月13日 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恢复正常。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
高灵敏HBV DNA未检出;
血清学:
HBsAg: 2744.16 IU/mL; HBsAb (-);
HBeAg: 0.36 S/CO; HBeAb (-);
HBcAb: 8.66 S/CO;
生化学:
ALT: 13.3 U/L; AST: 20.7 U/L;
腹部彩超:未见异常
肝脏硬度值:4.7 kPa
其他检查:血常规、血糖、抗核抗体、甲功等检查均无异常
查体:正常面容,无肝掌、蜘蛛痣,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及腹部体查未见异常
开始治疗时间: 2020年11月3日
治疗方案
注:PEG IFNα-2b(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180 μg QW
TAF (丙酚替诺福韦): 25 mg QD
治疗过程
4周,HBsAg大幅下降,ALT急性升高
HBsAg: 1911 IU/mL; HBsAb (-);
ALT: 75.1 U/L;
12周,HBsAg轻微下降,ALT复常
HBsAg: 1687 IU/mL; HBsAb (-);
ALT: 37 U/L;
24周,HBsAg持续下降
HBsAg: 565.07 IU/mL; HBsAb (-);
ALT: 32.6 U/L;
48周,HBsAg下降>1 log10 IU/mL,但仍未清除,考虑延长治疗
HBsAg: 119.72 IU/mL; HBsAb (-);
ALT: 36.3 U/L;
72周,HBsAg轻微上升,HBsAg进入平台期,考虑采用间歇治疗策略,暂停PEG IFNα-2b,继续TAF单药治疗
HBsAg: 270.96 IU/mL; HBsAb: 4.03 mIU/mL;
ALT: 19.7 U/L;
84周,ALT急性升高,重启PEG IFNα-2b+TAF联合治疗
HBsAg: 278.41 IU/mL; HBsAb: 7.61 mIU/mL;
ALT: 99.2 U/L;
108周,获得HBsAg清除及血清学转换,ALT复常
HBsAg: 0.01 IU/mL; HBsAb: 107.08 mIU/mL;
ALT: 24.9 U/L;
联合巩固治疗至120周,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停用PEG IFNα-2b,TAF继续维持治疗
HBsAg: 0.01 IU/mL; HBsAb: 114.6 mIU/mL;
ALT: 24.2 U/L;
TAF维持治疗至140周停药
停药随访至154周,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以及HBsAb高水平
HBsAg: 0.01 IU/mL; HBsAb: 448.6 mIU/mL;
ALT: 23.4 U/L。
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的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病例总结
该病例系母婴传播,HBsAg阳性40余年,在核苷经治后HBeAg阴性、HBsAg>1500 IU/mL,且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为追求临床治愈,采取PEG IFNα-2b+TAF联合治疗。治疗4周时,ALT急性升高,预示免疫功能激活,HBsAg下降显著,后续治疗过程中HBsAg持续下降,但幅度不大,48周时,HBsAg下降>1 log10 IU/mL,但仍未清除,考虑延长治疗。延长治疗至72周,HBsAg轻微上升进入平台期,考虑到干扰素长期治疗可能产生CD8+ T细胞耗竭,无法发挥持续疗效,于是采取间歇治疗,暂停PEG IFNα-2b,继续TAF单药治疗。停用干扰素3个月后,即84周时,ALT升高,免疫激活,故重启PEG IFNα-2b+TAF联合治疗。108周,获得HBsAg清除及血清学转换,HBsAb水平高达100 mIU/mL以上。继续联合巩固治疗至120周,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停用PEG IFNα-2b,TAF维持治疗至140周停药。随访至154周,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以及HBsAb高水平,极大改善远期结局。
总结几点:
1 核苷经治后即使不符合指南中优势人群的定义,仍可考虑NAs序贯或联合PEG IFNα治疗策略,以追求临床治愈,并可视患者应答情况延长PEG IFNα治疗至72周甚至是96周。
2 PEG IFNα治疗期间,当HBsAg下降出现停滞时,可采用间歇治疗策略,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后再治疗。
3 实现临床治愈后,维持PEG IFNα治疗12-24周以减少停药后复发,HBsAb高水平同样有利于临床治愈的持久性。
4 PEG IFNα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通常是可逆的,在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