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一院成功举办哈尔滨医科大学胆道疾病临床微创诊疗及基础研究进展研究生论坛
为推动哈尔滨医科大学普外科研究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国内外研究生之间的学术研讨交流平台,提升普外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2023年12月9日,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和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胆道外科承办的研精究“微”,同心共“胆”—— 哈尔滨医科大学胆道疾病临床微创诊疗及基础研究进展研究生论坛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举办。
论坛合影
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方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郭庆峰教授,副处级辅导员、研究生科科长董靖竹教授出席论坛。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Karl. Riabowol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刚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蒋兆彦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国家卫健委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范会涛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受邀参与论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伟辉教授担任论坛名誉主席,薛东波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孟宪志教授担任论坛执行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130余名普外科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骉副教授主持。
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副院长方明致辞
方明教授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向大力支持论坛开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莅临论坛的专家、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教育质量在大学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教学成果丰硕、科研成绩喜人、人才储备雄厚。希望各位研究生导师务必秉持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持之以恒深耕研究生培养沃土;笃行不怠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希望研究生同学们要努力培养优秀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崇高的科研理想。学校的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开展至今,广受师生好评,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够充分借助本次论坛学术平台,在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感受医学的精髓和魅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郭庆峰致辞
郭庆峰教授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论坛主办方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和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上级领导对医院研究生教育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附属一院普外科历经七十余载的发展,深耕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创新平台建设,在一代又一代专家的辛勤耕耘与努力奋斗下,已形成临床规模雄厚、亚专科分类精细、医疗技术精湛、科研教学成绩喜人、在全国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医教研一体化的普外科诊疗中心。本次论坛有来自加拿大、上海、广州等地以及我校的外科大咖和学术大师倾囊相授、答疑解惑,也有我们朝气蓬勃的博士们积极发言,交流互鉴。附属一院也是借此契机,希望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各位导师和研究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论坛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东波教授致开幕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薛东波教授致开幕词,他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胆道外科对各位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和师生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多年来,在国家卫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大学以及医院的坚定支持和细致关怀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研究生教育收获了喜人成绩、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外科人才。研究生们在临床上熟练掌握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及手术操作,在科研上对相关疾病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胆道疾病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微创胆道外科对其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一直是黑龙江省的标杆,希望通过举办论坛这次宝贵的机会,各位专家和研究生同心共“胆”,对胆道疾病研精究“微”做进一步探讨。
随后,四位专家莅临论坛,为与会师生开展精彩的学术讲座并与讨论嘉宾和研究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国家卫健委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范会涛研究员讲座
范会涛研究员以《如何开展高质量基础科学研究》为题作分享交流,他从胆道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思维由浅入深地展开,结合自己从海外留学、工作一直到回国在医院组建自己实验室团队的经历,告诫研究生同学们科研没有捷径可走,不仅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韧品质和戒骄戒躁的沉淀心态。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蒋兆彦教授与薛东波教授线上讨论
蒋兆彦教授以《胆固醇结石病发生和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题作分享交流,他从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与防治这一临床问题入手,分享了课题组将临床与基础研究结合不断破解该领域难题的过程。鼓励同学们不仅要扎实学好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更要善于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刚教授线上讲座
黄刚教授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取石术(PTCL)治疗胆管结石的规范化及精准化》为题分享交流,针对复杂性胆总管结石,他开创性地提出经皮肝穿刺胆管取石术的黄氏四原则,为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的重症胆总管结石患者打开了微创的一线生机。他鼓励普外科研究生们要多交流,勤实践,常反思,更多地专注于积累性的工作,真正地解决患者的难题。
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Karl. Riabowol教授线上讲座
Karl. Riabowol教授以<The Yin and Yang of ING protein Function>为题分享交流,作为一类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生长抑制因子蛋白家族(ING)的发现者,他如数家珍地详细介绍了自己发现和探索ING蛋白家族的艰辛历程和自身体会,Riabowol教授表示自己曾多次前往中国开展学术交流,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2016年曾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参加国际交流会议,收获颇丰,仍觉得意犹未尽。他表示随着全球新冠疫情时代已经结束,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来到中国,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专家与博士们进行现场讨论
现场领导、专家、同学听取博士汇报
随后,《胆石病相关研究的总结及展望》、《胆石病相关微创手术研究》、《机器人技术与胆道疾病》三场主题分论坛如期开展,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近20名博士研究生进行汇报发言及主题讨论。三个主题分论坛的8位博士分别进行了全面深入、跨领域的交流和展示。各位普外科博士思路清晰、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分享科研成果,以形象而具体的描述阐释临床进展,充分体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
博士主题分论坛汇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积极深化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适应国家及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国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医学研究生搭建科研交流平台,为青年学子交流学术经验、结交学术伙伴、培养创新意识、了解学科前沿提供窗口和路径,借由彼此之间的交流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通过师者的引领鼓励同学们将研究推向纵深。由附属第一医院微创胆道外科承办的哈尔滨医科大学胆道疾病临床微创诊疗及基础研究进展研究生论坛至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在学术道路上的求索永无止境,在临床诊疗中的探寻精益求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