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年轻“百强”医院彰显“深圳力量”专访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琦

2023-12-19 14:59   健康界悦读

自医院建设发展以来,深圳市人民医院持续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载体,全方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人民医院(下称“深医”)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年轻而充满活力,身处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锤炼出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标签。

自医院建设发展以来,深医持续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引育和医学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契机,以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载体,全方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124488”发展战略的布局下(即: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个中心],以患者满意、职工满意为标准[2个满意],锚定医院改革发展“4个方面先行示范”总体部署,践行“4个调整转变”实践路径,落实“8个强化、8个破解”发展思路,奋力建设人民满意、深医特色、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医院),深医不仅涌现出一批重点学科,综合实力也在迅速增长,2021和2022年两次入选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综合百强,成为一家年轻的全国“百强”医院,并不断扩大全国影响力,在医疗卫生领域彰显“深圳力量”。

借力政策东风 引育人才创优势学科

始建于1946年的深医,其前身是宝安县卫生院,解放后更名为宝安县人民医院,亦称“留医部”(广东人称住院为“留医”,住院部为“留医部”),是当年宝安县以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唯一一家拥有住院部的医疗机构,1979年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人民医院。

深医副院长王琦坦言,建设高水平医院或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均离不开学科建设,其中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引、育、留、用。几十年来,深医在不同阶段借本地政策的“东风”,在人才引育及打造优势学科方面颇有建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一、二十年前,深圳市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方面的投资遥遥领先于全国,加之深圳工资待遇水平明显高于内地,还为人才提供住房等福利,人才引进可谓“轻而易举”。不过,随着内地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淡化,深圳本身的育才弱势便凸显出来。王琦认为,主因还在于深圳的发展时间较短,本地缺乏历史悠久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才培养基础极为薄弱。

这不光是深医一家面临的人才难题,也是整个深圳医疗界的“短板”。深圳卫生主管部门显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为匹配其国际地位,并与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相呼应,提高全市医疗卫生质量、打造国际医疗中心,深圳于2014年启动了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以解决深圳医疗优质资源匮乏的问题。

一方面,深圳需要“三名工程”的名校光环带动整体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一些传统医学名校也想扩大在深圳的影响力。于是二者不谋而合,全国知名院校除了向深圳输送重点学科、常驻知名专家外,还在深圳重点落地了一大批合作医院。借“三名工程”的东风,院长耿庆山又进一步提出“医生科学家五个三”计划(用3年时间,在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3个维度,投资3000万,资助30个项目,培养30个青年医生科学家),深医陆续打造出陈荣昌教授带头的呼吸疾病研究所、鲍世韵教授带头的普通外科团队等特色科室,壮大了医院的学科群和人才队伍。

以呼吸科为例,作为深医首批“三名工程”团队,从2014年开始,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团队便致力于帮助深医呼吸领域学科建设与发展,经过多年的扶持,深医的呼吸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深医获批成立呼吸疾病研究所,并于2018年全职引进时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荣昌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和所长,他本人曾师从钟南山院士。王琦表示,学科建设不光是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还要为其营造配套的环境、搭建团队,促其培养人才,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2021年,深医又聘请钟南山院士任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荣誉所长。医院希望钟院士能够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引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发展,全面提升深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医、教、研、管、国际化”能力,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更高的平台,整体提升深医的水平。同年,深医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单位。

健康管理科也是深医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2022年,健康管理科在专科全国综合及全国声誉排名位列全国第9名(较2021年度提升1名)。在华南地区专科声誉方面,健康管理专科位列华南区第一名。此后,深圳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内一流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健康深圳”战略贡献出深医力量。心血管内科也是深圳市首批“三名工程”支持的专科,荣获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国家级胸痛中心、深圳市胸痛质控中心等称号,是美国ACC(美国心脏病学院)在深圳市唯一一家培训基地,在华南乃至全国享有广泛声誉。

引育结合、以育为主,成为耿庆山院长带队的深医领导班子立下的人才管理原则。展望未来的人才引育,深医的优势在于深圳处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核心地位,‘双区驱动’的政策优势是深圳快速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保障;科技创新链、医疗服务链和企业产业链上下贯通,‘闭环’服务,科研氛围浓厚,这对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能提供非常好的保障;加之政府办事效率高,敢为人先,科技投入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也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对此,耿院长曾表示,“这样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怕吸引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

发挥深圳特色 “小众”科室起大作用

深医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院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7个以及数个支撑平台,形成不同梯队的学科集群。同时还拥有广东省医疗质控中心1个(高压氧学科),深圳市医疗质控中心(呼吸内科、麻醉等)13个。

其中的广东省医疗质控中心(高压氧学科)很值得一提。王琦表示,高压氧质控中心不仅是广东省内唯一不在广州的省级质控中心,高压氧科还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培育专科之一(是全省列入高水平医院培育发展专科之一),虽是“小众科室”,却起到了“合纵连横”的大作用,它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成为目前深医的特色科室,并结合了深圳本地的特色需求,比如医美睡眠管理等。

深医的高压氧科本就拥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王琦表示,深圳有意打造成为海洋型城市,高压氧科就是为治疗潜水病而建立的。该科拥有国际领先的高压氧舱装备,并形成科室人才梯队,从1993年兴建并投入使用后,经过几番迁址、重装和设备更新,学科优势日渐明显。作为深医唯一一个具有亚专科方向的科室,高压氧科还拥有专业的康复团队,对小儿脑瘫及成人运动功能障碍有丰富的康复经验,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治疗同时介入,两者相辅相成,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及重建,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在王琦看来,深医的高压氧科并非小科室,未来它将打造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三的高压氧科,并带动其他关联学科,成为深医的特色科室,甚至是“招牌”科室,“像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睡眠医学、医美等都可以带动起来。”

分区布局 学科建设各有侧重

院长耿庆山曾向媒体表示,当院长要做三件事,“打造医生品牌,培育学科品牌,形成医院品牌,让深圳百姓‘病有良医’。”如今,深医不仅拥有陈荣昌、鲍世韵等名医,呼研所、普外和高压氧科等学科品牌,深医本身也自1994年获评深圳首家“三级甲等”医院以来,2021年成功冲进全国百强医院,彰显出“深圳力量”。王琦表示,未来深医各院区的学科特色将各有侧重,比如,罗湖院本部将突出老年医学,龙华分院则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医院,两院区未来将实现同质化管理。

针对院本部定位为老年医学中心,王琦表示,虽然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也要为步入老龄化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这是大势所趋。目前深医的老年医学科是深圳市唯一的市级老年医学重点学科,2017年,借“三名工程”的东风,深医引进北京医院王建业教授老年医学团队,全面对标“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建设,老年医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2023年1月,成功获批认定为“广东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其目标是打造成为深圳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学科。深医建设老年医学中心也纳入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3年8月,深医宝安医院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标志着深医宝安医院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也标志着深医的综合实力迈出一大步。宝安医院项目毗邻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交通发达便利,高科技产业聚集,其建设目标是打造一流“国际化、智慧型、研究型”综合医院。作为大湾区超级医学中心,深医宝安医院的方案设计致力于创新资源组织模式,打造具有未来意义的世界级医学旗舰。

展望未来,作为深圳市的龙头医院,深医旨在以疾病救治与医疗服务水平国际化、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以切实解决好市民“救命”、“治病”需求为核心要务,建成一所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高压氧科,质控中心,副院长,深圳市,王琦,医院,百强,力量,专访,深圳,年轻,深医,学科,医学,专科,科室,深圳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