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编码太复杂?肿瘤ICD-10分类重点及编码3大常见易错问
近年,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肿瘤患病率逐年增加。肿瘤诊断不仅包含解剖部位、病理组织分类信息,还包含肿瘤的分型、分期以及既往治疗等信息,使得肿瘤的疾病分类复杂,直接影响着医院病案统计资料准确性和DRG入组率。
肿瘤ICD-10分类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将肿瘤分类于第二章,属一般优先分类章,包括各解剖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良性肿瘤和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除实体组织恶性肿瘤的分类外,还有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恶性和良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等皮肤肿瘤。编码范围为C00-D48:
▲ 章节结构
肿瘤ICD编码重点:
肿瘤ICD编码至少包括肿瘤部位编码和肿瘤形态学编码,甚至有时候涉及肿瘤功能活性的还要编码内分泌章节编码;肿瘤有转移,还要编码转移部位的肿瘤。
例肺上叶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
编码:C34.1 M8140/3 C77
其中,肿瘤部位编码包含了两个分类轴心,第一个是动态,也就是常说的恶性、良性、原位、未肯定、继发性;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类轴心就是解剖部位,部位编码用英文字母“C”和“D”加阿拉伯数字。“C”代表恶性或继发性的肿瘤;“D”代表良性、原位和未肯定的肿瘤。
形态学编码是用来表示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采用组织学编码+动态编码构成。形态学编码的特点是有“M”字母,并在其后有4个数字, 然后是一斜线加一个数字。组织学编码代表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的组织来源用不同的数字表示;动态编码有固定意义:
▲ 动态编码
例M8550/3 腺泡细胞癌
斜线前表示肿瘤来源于腺泡组织,斜线后的数字3表示动态为恶性。
肿瘤编码查找步骤:
肿瘤编码查找时要关注5方面内容: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动态(性质)、肿瘤有否功能活性、肿瘤是否转移;查找方法不同于一般疾病,需首先确定形态学的主导词,查找形态学的编码,再根据指示查找部位编码。
1、确定肿瘤形态学的主导词
2、在第三卷第一部分索引中查找肿瘤形态学编码
3、在第一卷中核对肿瘤形态学编码;
4、根据形态学的动态编码的知识在索引中的肿瘤表相应栏目查找肿瘤部位编码
5、在第一卷中核对肿瘤部位编码
例肺腺癌
卷三腺癌(M8140/3) -另见肿瘤,恶性
卷一核对
卷三查 肿瘤,肿瘤性 -肺C34.9
核对卷一部位编码C34.9 M8140/3
肿瘤编码规则
1、肿瘤具有功能活性时, 可以附加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编码表达。
2、恶性肿瘤部位的交搭跨越是指原发部位不明确但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部位的一个肿瘤。
01.同一类目下涉及相邻部位的肿瘤(交搭),编码于该类目的.8 中;如果索引中另有特指则按规则分类,如食管和胃癌C16.0。
02.同一临床解剖系统相邻部位肿瘤在不同类目下(跨越),按归属的解剖系统分,如胃和小肠恶性肿瘤编码于C26.8(消化系统交搭跨越恶性肿瘤)。
03.跨越不同临床解剖系统的肿瘤,编码于C76.8(其他和不明确部位交搭跨越的恶性肿瘤)。
3、临床和病理诊断都未指明是继发性肿瘤,按原发性肿瘤编码。
例左肺上叶腺癌(没说明是继发,按原发) 编码:C34.1 M8140/3
4、 病理明确诊断是混合型(两种形态学)恶性肿瘤, 如果没有一个肿瘤形态学编码能同时表达,选择更具有特异性的较大编码。
例移行性细胞表皮样癌
移行细胞癌 NOS(M8120/3)和表皮样癌 NOS(M8070/3)
形态学编码:移行细胞癌 NOS(M8120/3)
5、上皮或鳞状细胞肿瘤,即肿瘤形态学编码在M801-M808之间且部位标有#号,肿瘤的部位编码分类于该部位的皮肤肿瘤中。
6、除外骨内性和牙源性,部位标有 ◇符号的任何类型癌和腺癌均按转移分类,编码于 C79.5(骨和骨髓继发性恶性肿瘤)。
肿瘤编码常见易错问题分析
1、部位编码错误
编码过程中存在看到病理报告为良性后,习惯性将肿瘤编码为相应部位的良性肿瘤,通过查找ICD-10工具书,可核对出编码的错误之处。
例:脂肪瘤、肝细胞癌和血管瘤的部位编码错误占比较大,通过查找ICD-10卷三,核对ICD-10卷一,可知肝细胞癌有确定亚目C22.0,没有经验且不借助ICD-10工具书,易将其编码为肝恶性肿瘤(C22.9)。
2、组织形态学编码错误
组织学编码是肿瘤编码的基础,前者失之毫厘,后者谬以千里。
例: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形态学编码无论是腺癌,还是具有其他组织病理特征的腺癌,均编码为胆管细胞癌,即胆管癌(M8160/3),如仅从字面推测,容易错误编码为肝细胞癌(M8170/3)或胆管腺瘤(M8160/0)。
3、血液系统肿瘤组织形态学编码错误
血液系统肿瘤是公认的ICD编码难点之一,多见将临床已经明确的白血病诊断,以急性白血病(M9801/3)作为其形态学编码,编码过粗,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例:某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型)(C92.000x002),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形态学应编码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98610/3),由于对白血病临床分类体系不了解,仅从字面推测,错编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9821/3),从而将AML诊断分类到了ALL。
此外,与临床沟通不充分或医学知识不足也有可能导致编码错误,因此,在编码过程中,需要认真阅读每本病案资料和病理诊断信息,疑难部分及时与临床医师、病理医师交流,以提高病理编码的准确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