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免疫治疗的疗效如何,我们应该要关注6个方面,除了实体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标准,还需注意TMB、PD-1、MS、PD-L1、CIK细胞毒性等生物标志物。
在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往往是哪种治疗疗效好、整体获益大,就更愿意选择哪种治疗方式。
为了准确评价疗效,不同的治疗都有它的疗效评价标准。其中,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更加独特,因为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治疗都没有的“奇怪疗效”。
要知道免疫治疗的疗效如何,我们应该要关注6个方面,除了实体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标准,还需注意TMB、PD-1、MS、PD-L1、CIK细胞毒性等生物标志物。
免疫治疗反应模式多样,实体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不断改进
对于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判断疗效最直接的方式通常是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根据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来评估效果,即RECIST 1.1。但是,RECIST 1.1无法准确评价免疫治疗反应,与传统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反应模式多样,如:
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假性进展(PSPD):肿瘤可能出现短暂的体积增大或者病灶数量增加,随后出现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
超进展(HPD):部分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在启动治疗后疾病进展加快。目前超进展没有标准化定义,超进展的发生率在4%~29%。
免疫疗效评价标准各版本比较
免疫治疗由于其特殊的抗肿瘤原理,在病灶缓解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因此,临床专家在RECIST和WHO的化疗疗效评价指南的基础上,建立了免疫相关缓解评价标准(irRC)。
2017年,RECIST工作组提出了新的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即iRECIST标准,其在RECIST 1.1标准基础上做了一定修改,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完全缓解(iCR)、免疫部分缓解(iPR)、免疫稳定(iSD)、免疫不确定进展(iUPD)、免疫明确进展(iCPD)。
2018年,为实施阿替利珠单抗相关的临床试验,HODI等人创新性提出了imRECIST标准,该标准是在irRC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的RECIST 1.1标准。
与既往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不同在于,该标准的提出更多是为了通过影像学评价,判断临床试验中观察指标、疗效终点的改变,特别是PFS是否能带来最终的OS获益。
多项研究证实TMB与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
近年来,有关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文献数量迅猛增加,多角度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风向标”,其中,针对肿瘤突变负荷(TMB)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也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
自2014年回顾性研究发现TMB与CTLA-4在黑色素瘤治疗汇总的疗效相关后,包括大样本回顾、真实世界研究和Meta分析在内的多项研究,证实了TMB与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后密切相关。
2503研究摘要截图:来源于2023ASCO
2023ASCO年会公布的一项2503研究,在24类肿瘤、超过8000例接受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患者中,评估经FDA批准的TMB检测及真实世界总生存(rwOS)期。
共纳入了24个癌种的8440例患者。数据显示,整个队列中相对于TMB<5的死亡风险[HR(95%CI)],TMB 5~10为0.95(0.89~1.02),TMB 10~20为0.79(0.73~0.85),TMB 20+为0.52(0.47~0.58)。
除少数情况外,不论肿瘤类型和MSI状态,TMB升高与ICIs单药治疗后更佳的rwOS相关。尽管TMB在不同肿瘤中差异很大,但在多种晚期肿瘤中,该研究rwOS相关性的数据与FDA采用CDx生物标志物批准TMB≥10 mut/Mb作为ICIs单药治疗的指南结果一致。
可见,TMB可用于预测ICIs单药疗效,且FDA批准的TMB检测方法和阈值定义比较可靠。随着TMB检测不断的标准化,检测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有望提高其预测价值。
预测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有用工具: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这一信号通路,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进而发挥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从而治疗肿瘤,使患者获益。研究证实,通过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表达水平可以预测及评估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在Chang G. Kim等人的研究中,纳入了94名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复发和/或转移性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一个周期的PD-1抑制剂治疗前后获取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对循环CD8+T淋巴细胞进行表型分析。
PD-1治疗过程中PD-1+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治疗后,与无DCB的患者相比,DCB患者PD-1+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较低。另外,研究发现,PD-1+CD8+T淋巴细胞频率的减少与获得临床获益的高可能性显著相关。
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的表达数据
后续结果证实,在治疗后,DCB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的表达显著降低,而非DCB患者中则没有。当研究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DCB的最佳临界值时,治疗后CD8+ 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减少2%以上精确预测了DCB。因此,治疗后CD8+ T淋巴细胞中PD-1的表达量降低2%以上与更优的PFS和OS相关。
MSI-H/dMMR:预测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微卫星(MS)是指细胞基因组中一类短串联重复DNA序列,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而人体内的DNA错配修复功能(MMR)会负责纠正、修复这些错误。当MMR功能出现异常时,MS出现的复制错误得不到纠正并不断累积,使得MS序列长度或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MSI是dMMR导致的结果,而这种缺陷会导致基因组呈现高突变表型,进而导致肿瘤发生风险增加。MSI-H在不同癌种中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已知MSI-H发生率较高的实体瘤包括子宫内膜癌(20%~30%)、胃癌(15%~20%)和结直肠癌(12%~15%)。
MSI/MMR机制简介
另外,MMR/MSI还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MSI-H/dMMR 肿瘤突变多,具有广泛的免疫源性,因而对于PD-1/PD-L1 抑制剂反应良好。
KEYNOTE-177研究中,具有MSI-H/dMMR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或化疗,两组的中位PFS分别是16.5个月和8.2个月,具有显著性差异。
PD-L1表达可预测免疫细胞治疗疗效,但阴性也可获益
研究一:夏建川教授团队发表在知名免疫学期刊《Oncoimmunology》的一篇文章,研究了PD-L1表达与CIK细胞免疫疗法在HCC(肝细胞癌)患者中生存获益之间的关系。
《Oncoimmunology》截图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48例HCC患者:217例仅接受肝切除术,231例接受肝切除术和术后CIK细胞输注。与单独手术组相比,CIK治疗组的预后显著改善。在CIK治疗组中,在表现出长期生存获益的患者中观察到更高的PD-L1表达。
肝癌细胞PD-L1表达与辅助CIK细胞免疫治疗生存率的相关性
生存分析显示,PD-L1表达≥5%的患者比PD-L1表达1-5%或<1%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特别是在乙型肝炎病毒载量高的亚组中。
但是,数据也显示,PD-L1表达对单纯手术组患者的OS和RFS发生率没有直接影响。在单因素分析中,PD-L1表达也与患者的生存获益无关。这些发现表明PD-L1与HC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长期生存获益和最小生存亚组之间PD-L1表达水平的差异可归因于CIK细胞治疗。
其实,这表明PD-L1表达可能反映了宿主对肿瘤的内源性免疫反应的存在,可作为预测辅助CIK细胞免疫治疗对HCC患者生存获益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二:在《J Immunother Cancer》上,夏建川教授团队聚焦免疫微环境调控,专门探讨了乳腺癌CIK免疫治疗PD-L1表达与生存获益的关系。
《J Immunother Cancer》截图
共纳入310例接受综合治疗的术后乳腺癌患者,其中对照组160例(接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CIK细胞治疗组150例(接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后续CIK输注)。
CIK组的OS和RFS明显优于对照组,CIK治疗组患者的5年OS率和5年RFS率分别为85.7%和80.8%,而对照组患者的5年OS率和5年RFS率分别为72.3%、68.6%。多变量生存分析中,肿瘤组织切片中的PD-L1表达被证明是CIK 治疗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CIK组的进一步生存分析显示,PD-L1肿瘤表达患者表现出更长的OS和RFS。此外,在参加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只有PD-L1表达的患者从CIK治疗中获得了生存获益。
CIK细胞毒性可预测免疫细胞治疗疗效
研究三:夏建川教授团队发表在《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杂志的研究中,关注了CIK细胞的特征,并确定了肝癌术后辅助CIK细胞治疗的最佳预测生物标志物。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截图
本研究纳入48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并接受CIK细胞免疫辅助治疗的HCC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与CD3+CD4+细胞亚群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CD3-CD56+和CD3+CD56+细胞亚群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
生存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CIK细胞表型无显著相关性。相比之下,CIK细胞高细胞毒活性患者的RFS和OS比CIK细胞低细胞毒活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另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CIK细胞毒性是R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小结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指标可用于提前判断患者对免疫治疗是否有效,但是已有研究表明,部分指标有助于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包括肿瘤基因突变负荷高、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以及TILs高、接受过放疗以及肿瘤体积较小、年龄较小、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等。
在免疫细胞治疗上,这一疗法不受生物标志物表达的限制。一般来说,如果生物标志物表达阳性,应用手术、化疗等传统治疗效果更差,如果用细胞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这些指标并不只是简单的预测,其实,就算表达阴性,患者也能从细胞治疗中获益。
参考资料:
[1]2023 ASCO abstract library.
[2]Kim CG, Hong MH, Kim KH, et al. Dynamic changes in circulating PD-1+CD8+ T lymphocytes for predicting treatment response to PD-1 blockad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ur J Cancer. 2021;143:113-126.
[3]Chen CL, Pan QZ, Zhao JJ, Wang Y, Li YQ, Wang QJ, Pan K, Weng DS, Jiang SS, Tang Y, Zhang XF, Zhang HX, Zhou ZQ, Zeng YX, Xia JC. PD-L1 expression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immu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ncoimmunology. 2016 May 31;5(7):e1176653. doi: 10.1080/2162402X.2016.1176653. PMID: 27622026; PMCID: PMC5006896.
[4]Zhou ZQ, Zhao JJ, Pan QZ, Chen CL, Liu Y, Tang Y, Zhu Q, Weng DS, Xia JC. PD-L1 expression i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CIK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 Immunother Cancer. 2019 Aug 27;7(1):228. doi:10.1186/s40425-019-0696-8. PMID: 31455411; PMCID: PMC6712838.
[5]Pan QZ, Liu Q, Zhou YQ, Zhao JJ, Wang QJ, Li YQ, Tang Y, Gu JM, He J, Chen SP, Weng DS, Xia JC. CIK cell cytotoxicity i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CIK cell immuno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20 May;69(5):825-834. doi: 10.1007/s00262-020-02486-y. Epub 2020 Feb 14. PMID: 32060687.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