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ICD-10中第19章损伤、中毒中多处损伤、骨折、颅内损伤、烧伤和腐蚀伤、中毒和有害效应5类常见编码进行易错点、定义及主要诊断选择规则介绍
ICD-10中第19章是对损伤、中毒的编码,分类框架以区域部位作为主分类划分各节,再根据损伤类型为区分节中类目,最后以损伤的具体部位为亚目。编码涉及两个字母S、T,S编码是对单一部位损伤的编码;T编码一部分用于对多部位损伤和损伤部位未特指的进行编码,另一部分是对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进行编码。
下面将针对损伤、中毒编码中5类常见编码进行易错点、定义及主要诊断选择规则介绍,以便大家参考。
1、多处损伤
编码易错:多个损伤时,未能准确区分重要程度
多处损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受到损伤。
规则
1、多处损伤尽可能采用多编码原则,进行逐一编码,反映损伤的复杂性。选择最严重的、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情况作为主要编码,把其他的损伤作为附加编码。
例:小腿腘动脉、胫前动脉损伤,编码为S85.0和S85.1。
当损伤不能确定最严重的情况时,多发性损伤严重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填写,具体顺序如下:
①颅内出血>颅内损伤>颅骨骨折>开放性伤口和/或浅表性伤口;
②内部损伤>骨折>开放性伤口和/或浅表性伤口
③内部损伤: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肌腱损伤。
2、多处损伤的综合编码
①相同类目下的多处损伤采用该类目的.7作为主要编码,具体损伤分别编码;
②同一区域内不同类目下的多处损伤采用本章最后类目的.7作为主要编码,具体损伤分别编码;
③具有泌尿和盆腔及腹腔内部器官损伤时,应以S39.6为主要编码,具体损伤分别编码;
④不同身体区域的同种类型的损伤,主要编码为T00~T05,具体损伤分别编码;
例:左肩和上臂挫伤(S40.0)及腕和手擦伤(S60.8),综合编码为T00.2。
⑤不同身体区域的不同种类型的损伤,主要编码为T06;
⑥多处损伤未特指损伤部位和类型的编码T07,出院病案不应使用。
3、未指明是开放性损伤,按闭合性损伤编码。
4、开放性骨折以骨折作为主要编码,骨折相关的开放性伤口省略编码。
2、骨折(创伤性)
编码易错:骨折的部位、开放性/闭合性等情况未明确
骨折是指由于创伤引起的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
规则
1、骨折伴有同一部位的开放性伤口,以骨折为主要编码。
2、骨折伴关节脱位,以骨折进行编码。
3、颅内损伤
编码易错:分类时未明确损伤的性质
颅内损伤是指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
而颅脑损伤不等于颅内损伤,它是一个更为笼统的临床术语,包括头皮损伤(头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损伤(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与脑损伤,三者也可并存。
规则
颅内损伤伴有头部其他损伤,需要分别编码,选择颅内损伤作为主要编码。
例:顶骨骨折伴有硬膜外出血,要分别写为:创伤性硬膜外出血,编码为S06.4;顶骨骨折,编码为S02.00。
4、烧伤和腐蚀伤
编码易错:不区分烧伤程度,笼统填写,归入到未特指的烧伤当中
烧伤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烫伤是由热液、蒸汽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
腐蚀伤是指由腐蚀性物质引起的化学性烧伤,如酸、碱等物质。
规则
1.烧伤和腐蚀伤以部位及程度为主要编码,面积(T31~T32)为附加编码。当没有指明烧伤和腐蚀伤部位时,面积(T31~T32)可以作为主要编码。
2、分类轴心是烧伤的程度,在确定亚目时一定要参考T20-T25节下注释烧伤程度的定义。
T20-T25是分类体表的烧伤和腐蚀伤,第四位数表明烧伤的程度;
T26-T28是眼或内部器官的烧伤和腐蚀伤,第四位数表明烧伤的部位;
T29-T30是多部位的烧伤和腐蚀伤。
5、中毒和有害效应
编码易错:只编码了XX中毒,而未编码具体的临床表现;或将临床表现误作为主要诊断。
中毒是指给错物品或用错方法,或过量服用药物对机体引起的有害反应。
有害效应是指恰当地使用治疗量或预防剂量的正确药物引起的过敏等不良反应。
在编码之前应分析疾病诊断,确定其是中毒还是有害效应。若不能区分中毒和有害效应,假定为有害效应。已明确有害效应的具体临床表现,选择临床表现为主要编码,Y编码为附加编码。
规则
中毒的编码规则
1、中毒应以中毒的物质(T36~T65)为主要编码,临床表现及其外部原因为附加编码。
中毒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的中毒分类于T36-T50。
非药用物质的毒性效应分类于T51-T65。
例:急性呼吸衰竭,由于护士给予了2倍药量的吗啡,应编码为:J96.0,T40.2,X42.9。
2、如意外、自害、意图不确定时,编码时需注意几点
(1)若病历中未说明引起中毒的性质,则假定为“意外”中毒编码。
(2)若病历中未说明是给错药或服错药物,则假定为正确使用药物的有害效应进行编码。
(3)对于非医源性物质引起的毒性效应,按中毒进行编码。
例:氰化物中毒 T65.0 X49.9
敌敌畏自杀 T60.0 X68.9
有害效应的编码规则
1、对于有害效应可用A00-R99对其临床表现编码,并用第二十章的Y编码说明引起有害效应的物质。
例:变应性荨麻疹,按医嘱使用青霉素,编码为L50.0,Y40.0。
2、对于药物和药剂未特指其临床表现的有害效应编码于T88.7。
3、对于不明原因的有害效应编码于T78.-。
4、中毒和有害效应的后遗症采用T96-T97的编码附加说明后遗症或陈旧性情况。
例:慢性胃炎,一年前误服农药乐果所致编码为:K29.5 T97(T60.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