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买“生物医学”的账!

2024
07/15

+
分享
评论
何裕民
A-
A+

癌症之所以被认为是绝症,因为这是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旧视野去看待,去治疗的

癌症本身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 且通常是全身性系统疾病的局部体现。 即使为同一种癌,即使癌症的病理也完全相同,性质也每每不一,甚至可差异很大。因此,没法按图索骥地,像过去对付炎症,对付病毒细菌一样,按照《临床指南》来治疗。更棘手的是:癌症往往是多因多果的结局,非线性因果关联的:进化医学家认为它是遗传产物, 和进化失序有关; 环境学家认为是环境激素或污染导致了它的肆虐;偏重于研究代谢的医学家则认为是代谢产物堆积导致了癌变……至今诸多解释,莫衷一是。

通俗地说, 癌症是人的整体系统出了瑕疵。 或者说, 是在人体的几大系统之外, 几大系统管不到的地方, 发生了重大问题。 尽管在基因研究中人们已取得了无数耀眼的成果, 但整体上的认识还是碎片化、 支离破碎且残缺的。

几年前,我的《癌症只是慢性病》问世,这本书卖得很好,已出了三版,重新印刷20余次。读者告诉我, 他们一看到书名马上就买了, 因为这本书让他们不再那么害怕了, 不就是和高血压冠心病一样的慢性病吗? 书的名字对他们是很大的宽慰与安抚。

事实上, 我写此书时, 并不想单纯地安慰病人。 "癌症只是慢性病"这句话,陈述的是癌症变化发展的事实--癌症的本质特点就是生物体的内乱, 多环节的机能失调; 它的进程又呈现出慢性的特点。只有改变既往纯"生物医学"的"对抗性模式" , 才可能得出这个相对温和且更契合本质的结论。 包括个体与癌症的关系,也会温和起来。而这种温和的治疗观,是有助于摘掉癌症"不治之症"的邪恶帽子的。

随着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倡导, 也有国内顶级专家, 比如, 我国的化疗泰斗孙燕院士、 肝癌的国际权威汤钊猷院士、 吴孟超院士等的力荐, 国内外学者/研究者, 越来越多地认同"癌症只是慢性病"的观点, 因为这是人们临床不断经历着的事实。

孙燕院士2007年撰文指出:癌症可以成为慢性病; 汤钊猷教授2011年关于肝癌的新著《消灭于改造并举》中, 开卷就说"不久前看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写的一本科普著作《癌症只是慢性病》,笔者同意他的观点"。作为医学界的机关报《健康报》,2011年7月也连续几期刊载了晚期癌症的讨论,数位肿瘤知名专家都强调, 即使晚期(包括多处转移者)癌症, 也可以转为慢性病。

这一契合本质的癌症新观点, 对一个不懂医学的普通人来说, 很容易接受。因为他们原来对医学不甚了解,是张白纸,没有成见,容易也愿意欣然接受新的解释。从而能较正确地比较、甄别后做出取舍,卸下包袱后轻松地应对治疗。

  但医生却不然,"癌症是慢性病"的这样颠覆性的告诫,在已被"生物医学模式"占了主导,甚至洗了脑的现代医生脑海里,很难会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们仍根深蒂固地把癌症看作是真正的"恶魔" 。他们先要否定之前的观念,才能接受新的,这个过程就会有矛盾,有纠结,具体到自己就更容易不知所措,惊慌失序, 由此意志丧失, 所以往往比常人死得更快……。

  医生得癌后反而不容易治好的悲剧, 反过来印证了一个相对乐观的事实: 癌症之所以被认为是绝症,因为这是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旧视野去看待,去治疗的;没辙了,所以说它是"绝症"。但这个模式显然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癌症不买"生物医学"的账。因此,"癌症是绝症"也就变成了错误模式推导出的错误结论,值得我们质疑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癌症,慢性病,医学,治疗,模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