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 普健丽
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深静脉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并伴有继发性静脉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
深静脉:位于下肢中央,靠近下肢骨脂为肌肉所包绕,能使大约85% 的血液返回心脏髂静脉、大腿静脉、胭静脉、胫静脉为腿部深静脉
浅静脉:靠近皮肤表面,稍有肌肉支持大约能促进15%的血液返回心脏
下肢静脉的解剖
下肢静脉分成深浅两组。
1.深静脉位于肌肉中间与动脉伴行,在小腿称胫静脉,进腘窝称腘静脉,到大腿称股静脉,是后续于髂外静脉。
2.浅组静脉于皮下,主要为大隐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内侧,在下肢内侧上行至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进入股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流缓慢:肢体制动、长期卧床、活动减少
静脉损伤:手术、创伤、感染
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外科大手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型
周围型: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央型:多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
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中央型:髂-股V血栓形成
起病急,全下肢肿胀,皮温及体温升高,浅V 曲张,髂窝或股三角压痛。
周围型:
血栓位于股静脉:大腿肿痛,程度轻
血栓位于小腿深V小腿疼痛,肿胀,深压痛, 行走加剧
混合型
股青肿、股白肿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主要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股白肿、股青肿)
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者,2周左右下床,使用弹力袜
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最好72h内进行)
抗凝治疗:适用于范围较小血栓。肝素、华法林(监测凝血功能,使其为正常值2倍)
祛聚治疗:辅助治疗,低右、丹参、潘生丁及阿司匹林等。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患肢抬高30°),待血栓机化粘附于静脉内壁,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用药护理
肝素:首选抗凝剂,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
尿激酶 :
a.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b.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
c.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d.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
肺栓塞--沉寂的"杀手"
住院患者大约 1% 死于肺栓塞
90% PE患者血栓来自下肢静脉
80% PE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
2/3 PE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
肺栓塞的观察
血栓机化的过程一般需2周左右完成,而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因此在血栓形成后的1~2周内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但有时肺栓塞症状并不典型。对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心理护理
下肢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饮食及生活指导
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预防及健康宣教
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护士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 的活动情况。定时更换体位, 1~2h/次,膝下垫枕,避免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 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 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师
勿使用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应用下肢弹力绷带包扎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做踝泵运动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吸烟的患者应告知患者戒烟 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