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语言功能变化

2024-09-23 10:29

伴随老化高龄老人感知能力下降,由于音韵线索减少导致单词认知和单词生成错误,长期语言活动致使词汇量减少和低频词汇量增加,词汇神经结构呈现负向动态变化。

【老年心理】高龄老人的语言功能变化 ----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单词认知、生成及词汇神经网络的变化

摘要:探讨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语言功能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语言生活,并有可能提高老年人社会生活的质量。高龄老人的语言功能研究是建立在单词认知、生成及词汇结构等语言学基础研究之上。伴随老化高龄老人感知能力下降导致的单词认知的变化,是研究必须考虑的重要变量。而单词生成,尤其是由于音韵线索的下降,容易导致生成错误。词汇结构方面的研究表明,由于长期的语言活动致使低频词汇量增加,同时因年龄增长的负面影响导致词汇减少,词汇结构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由于语言活动容易被他人判断或检测,反而使作为底层支撑语言的基础能力往往未被重视。

关键词: 感知敏感度、词汇竞争、SOT现象、TOT现象、音韵启动

在因年龄增长导致的高级脑功能变化中,与记忆和认知功能并列的是语言功能。语言功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基于记忆和认知功能等更普遍更基础的脑功能。然而,由于语言在我们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年龄增长对语言功能的影响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并且,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语言功能衰退对高龄老人的晚年社会生活至关重要,正确理解其衰退机制有助于社会整体利益。因此重点探讨各种语言功能中的最基础的单词认知和单词生成以及词汇结构在老化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其原因。

一,单词认知

1.1. 因年龄增长导致的感知敏感度下降

在语言输入阶段的处理过程中,视觉与听觉处理因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下降尤为明显。例如,在视力方面,除了正常的视力下降外,还会出现散光、视网膜照度下降及对比敏感度下降。而在听力方面,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表现出在高频率范围内显著的听力下降,同时频率分辨能力和间隔检测阈值的下降也十分明显(图-1)。

75041727012940191图-1感知(视力听力)敏感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这些感知敏感度的下降与单词认知障碍的程度在许多情况下有相关性。然而,传统的老化研究中,感知敏感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Schneider与Pichora-Fuller研究了288篇关于老化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论文,结果显示,听觉研究中只有18%,视觉研究中只有21%报告了感知敏感度。此外,只有少数研究将感知敏感度作为共变量考虑。MacKay等人比较了自我报告的视力与实验者进行的视力检测结果,发现自称矫正视力达到1.0的受试者中,老年人中仅20%而年轻人中有79%的视力符合自我报告。这些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各种认知功能成绩的个体差异可通过视听感知敏感度来解释。同样,老年人语言理解成绩的下降也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感知敏感度的下降来解释。Framingham研究中,对1662名63至92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纯音阈值与单词认知正确数的调查,结果显示纯音阈值可以预测单词认知成绩。在日本,针对64岁以上成人的研究也显示,听力下降与单词听取能力的下降有相关性。因此,视听感知能力的减退是老化过程中语言认知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化研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群体间的视听感知敏感度有所差异。因此,为了进行更为有效的比较,有必要对受试者的视听感知敏感度进行测量,而非依赖自我报告,并在实验或共变量中进行控制。

1.2. 噪音对单词认知成绩的影响

1) 单词熟悉程度噪音

单词熟悉程度word familiarity是指某个单词给人带来多大程度的熟悉感的指标。单词熟悉程度是通过向多个人展示或播放某个单词,然后让他们用1到7的数字(1:不熟悉 - 7:熟悉)来回答他们的熟悉程度,再取其平均值来求得的。语言词汇中包含了许多特性信息会对单词熟悉程度等的语言处理过程中产生影响。

5691727012984007图-1语音和文字单词熟悉程度 图-2 噪音中语音单词熟悉程度与认知率

(口语、书面语熟悉程度及语言能力判断) (口语单词熟悉度与口语单词识别率的关系)

(图-1)显示的是词汇判断反应时间(28名18-30岁受试者,百罗汉[4]得分70-80),方法是判断屏幕上呈现的字符串或语音是单词还是非单词,并按下按钮所需的时间。可以看出,无论是语音呈现还是文字呈现,词汇判断反应时间随着单词熟悉程度的提高而缩短。这意味着,人们对于熟悉程度较高的单词识别速度更快。

2) 噪音对单词认知成绩的影响

(图-2)显示了在噪音环境中对语音单词的认知率的影响(40名8-30岁受试者,百罗汉得分70-80)。图中标示为"org"代表没有噪音的语音。在无噪音的条件下,认知率几乎接近100%;然而,随着噪音的增大(噪音依次为2.5、0.0、-2.5、-5.0 dB),认知率会下降,但是高熟悉程度的单词相比低熟悉程度的单词认知率的下降较小。这表明熟悉程度较高的单词在噪音中仍能被我们较好地认知。

3)老人在噪音环境下的单词认知能力

虽然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单词认知能力确实与视听感知敏感度的下降相关,但这一现象是否完全由视听感知敏感度的下降引起,或是由高级认知功能的下降所致,尚未有定论。这一争论也涉及到一个日常问题,即老年人在噪音环境下的听力能力显著下降。在实验中,随着目标单词的噪音比例增加,即使没有听觉障碍,老年人的语音单词认知能力也会显著下降。这一现象无法仅通过简单的视听感知敏感度与语音听取能力的相关性来解释,因此推测噪音环境中存在某种新增的功能障碍。通过操纵视听感知因素,如噪音或干扰刺激,研究人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两种假设的验证。第一种假设认为,认知功能的下降导致了老年人对噪音刺激的视听敏感性增加。例如,在视觉认知情境中,Kemper等人测量了眼球运动,发现老年人在无视不同颜色或字体显示的干扰刺激(感知上不同的刺激)的阅读文章的任务中,比年轻人花费更多时间,且内容理解成绩较差。然而,注视干扰刺激的时间在两个年龄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表明,至少在反映眼球运动的处理水平上,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干扰刺激的感知处理时间没有差异。此外,Kemper等人使用了不改变颜色或字体的干扰刺激(感知上"没有什么不同"的刺激)来检验老年人注视时间的影响。结果与之前的实验不同,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长时间注视干扰刺激。这些研究表明,老年人在感知水平上的干扰刺激处理与年轻人相比并没有下降。另一方面,第二种假设认为,感知处理障碍导致了老年人在噪音环境中语言认知成绩的下降。如果这一假设正确,那么在使年轻人的感知水平与老年人相等的情况下,成绩差异将消失。为了验证这一预测,Schneider等人对年轻人和老年人进行了实验,使用了与信噪比(SN:Signal-to-Noise Ratio)同等的刺激,并确认了他们对刺激内容的理解。实验结果表明,除了正确率最低者外,群体间的正确率差异消失了。此外,Piquado等人发现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在句子听取任务中的成绩比健康老年人差,但在单词间插入间隙(时间)后,成绩差异消失了。这些结果表明,语言语音认知成绩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视听感知阶段的处理障碍。

虽然这并非因年龄增长而直接导致的功能下降,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也有操作感知敏感度的研究实验。Cronin-Golomb等人报告称,通过提高视觉对比强度,AD患者的认知任务成绩得到改善。实验使用了文字认知、单词认知、图片命名、Benton面孔识别测试和Raven彩色矩阵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除了Raven彩色矩阵测试外,高龄者(MMSE平均28分左右)与AD患者(MMSE平均22分左右)的任务精度和反应时间都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说,视觉对比度的增强不仅对面孔识别等认知任务有影响,同样对语言任务也有影响。这个结果特别有趣的是,它表明感知敏感度不仅影响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也影响因病理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 一系列研究结果并未单一支持上述两个假设中的任何一个。相反,最近的研究表明,感知与认知两个因素同时对任务成绩产生影响。Wood等人的研究表明,降低年轻人的视觉敏感度虽然影响了认知任务的速度,但精度未发生变化。Mund等人报告称,在无视干扰刺激的任务中,即使将年轻人的视觉敏感度降低到与老年人相同,成绩虽然接近老年人,但差异仍然存在。这些发现表明,以往通过给予干扰噪音或调节视听感知敏感度的实验方法中,任务的指标或要求的认知处理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研究结果的简单解释变得困难。要明确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语言认知下降的因果关系,需要参考各种认知任务中的研究,并以更精细的方法进行探讨。

1.3. 词汇特性效应中的年龄差异

可以认为单词的认知,是基于音韵、形态和意义神经网络形成的心智词典,动态过程性实现的。在假设这种动态过程的模型中,单词表征之间相互干涉,导致目标单词表征的激活被促进或抑制。例如,音韵上仅有少许差异的单词(音韵邻接词)数量多的单词,其听觉呈现时的单词认知表现比数量少的单词要差,这种现象被称为词汇竞争效应。在抑制效应为主的词汇竞争中,年龄的影响很显著。Sommers的研究显示,在调整听觉呈现信噪比后进行的单词认知任务中,老年人的词汇竞争效应比年轻人更大。这个结果表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抑制竞争的邻接词的激活功能上可能存在下降。为了验证这一可能性,Sommers和Danielson研究了与邻接词数量多的单词识别成绩和被认为是抑制功能指标的Stroop测试[5]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Stroop测试成绩越低的情况下,对音韵邻接词数量多的单词的识别成绩也越低,词汇竞争效应也越大。这些结果表明,消解词汇竞争的能力与通过Stroop测试评估的抑制功能相关,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功能会衰退。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视觉呈现单词的词汇判断任务中,以基线条件为指标,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词汇竞争效应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关于视觉呈现场景中的与年龄相关的邻接词效应,尚未报告出一致的结果。这些发现表明,为了明确老年人在词汇选择动态中的功能下降,需要慎重考虑如何设定基线,或如何将语言处理能力反映到测量指标中(线性或非线性等),并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探讨。

二,单词生成

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回忆单词的难度会增加。高龄老人也会呈现特有的单词生成基础的命名错误模式以及无法命名的口误现象(SOT:slip the tongue)和语塞现象TOT(Tip of ten tongue)。

2.1. 命名中的错误

老年人在命名任务中的表现下降,可以通过词汇神经网络中的处理功能下降来解释。已知老年人在图片和单词命名任务中的错误较多,且作业反应时间也较长。然而,一般来说年龄的影响在70岁之前并不显著,词汇量的减少也是在70岁之后才出现。因此,通常认为词汇减少和命名成绩下降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的背景因素。Barresi等人对50岁、60岁和70岁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7年的三次单词和动作图片命名任务研究。首先,在各个年龄段中,相比动作图片命名单词命名的错误更多。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单词的形态到音韵表征的识别受到阻碍。这个结果与MacKay等人的发现一致,即音韵提示比语义提示对老年人更有效。此外,MacKay等人的研究还表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语义和音韵提示下的促进效应显著减少。在日本的研究中,发现健康老年人在单词回忆任务中,语义类别的成绩优于音韵类别。但在被认为存在语义功能障碍的痴呆患者中,这一关系则相反。这些发现表明,老年人的命名成绩下降始于音韵表征激活功能的下降,随后词汇神经网络结构的整体变化逐步导致这种下降。

在无法回忆单词或回忆错误单词的情况下,发言者说出了与预期单词不同的词,这种错误被称为"口误现象"(SOT:slip the tongue)[6]。"口误现象"通常在老年人中比年轻人更多见,其错误模式也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年轻人尤其是儿童中,常见的错误是单词内部或单词之间的两个或更多音位的交换(spoonerism)。例如,在英语中将"coffee pot"说成"poffee cot",或将"take the guns out of the hands of people"说成"take the hands out of the guns of people"。在日语中,"マニュアル"被说成"アニュマル","もしもし,森です"被说成"もりもり,もしです"等错误。而在老年人的"口误现象"中,音位的省略则更加显著。MacKay和James进行了一项实验,要求年轻人和老年人在视觉上呈现的单词中将p变为b或将b变为p。结果显示,年轻人更常出现音位交换错误(如pug → puck),而老年人则更常出现省略错误(如breach → beach)。这种老年人"口误现象"模式可以解释为由于音韵表征的激活不足,导致未能产生音韵输出,也可能是由于肌肉运动程序的故障引起的。

2.2. 语塞现象(TOT:Tip of ten tongue[7]

在突如其来的情况下,无法回忆出某个单词的情景,任何人都可能经历过。这种现象被称为语塞现象(TOT)。语塞现象的特点是,尽管可以使用想要输出单词的语义或语法信息但无法提取音韵信息,或者即使提取也只是一部分(如字母、音节数或首音韵)。大多数自然发生的语塞现象都出现在专有名词上,且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许多研究表明,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实验环境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语塞现象的发生率更高。语塞现象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目标音韵表征在词汇神经网络中的激活不足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语义表征已经被激活,因此会产生已知感,并且可以使用与单词相关的语法信息。然而,由于命名所需的音韵表征激活不足,因此无法说出单词。Vitevitch等人的研究表明,单词的出现频率和音韵邻接词的特性对语塞现象的产生有影响。这两种词汇特性被认为会影响音韵表征的激活。实验中使用了定义作为线索来回答单词的任务,这是一种常用于引发语塞现象的实验(TOT引发任务)。实验结果显示,在年轻人中,音韵邻接词少的单词更容易引发语塞现象。而在老年人中,只有在低频率词汇中,音韵邻接词数量越少,语塞现象的发生次数越多。年轻人的结果可以通过假设音韵邻接词少时,对目标单词音韵表征的次要音韵反馈较少来解释。然而,仅仅考虑音韵反馈的年龄下降,无法解释年轻人和老年人在音韵邻接词效应上的差异。然而,语塞现象的发生率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与反应时间和错误率不同,语塞现象受到剩余变量的很大影响,因此应注意这些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如果语塞现象是由于音韵表征的激活不足引起的,那么预先输出共享音韵的单词可以预期会减少语塞现象的发生。实际上,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体中,提前发音与目标词共享几个音素的单词后,语塞现象发生率减少。然而,White和Abrams的研究表明,在73-80岁的老年人中,未观察到这种音韵的预激效应。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导致音韵预激效应的神经网络激活状态难以维持。这也与老年人图画命名任务中,音韵提示效果较差的发现一致。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单词产出中的成绩下降和错误增加,主要源于词汇神经网络中的音韵表征激活障碍。同时,这也表明,语义障碍的影响较小。此外,一些研究表明,超过70岁时,除了音韵障碍外,还会出现影响语义的新的障碍。下一节将探讨可能导致这些障碍的词汇神经网络结构随年龄的相关变化。

三,词汇神经网络的变化

3.1. 随着年龄增长的词汇增加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词汇量比年轻人更多。1986年至2001年期间在《Psychology and Aging》期刊上发表的210项研究的元分析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尤其是在包括不规则词汇发音的高难度测试中,即使排除教育背景的影响,老年人的成绩也优于年轻人。这些发现支持了随着年龄增长词汇量持续增加的普遍观点。词汇量的增加可能会改变词汇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处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新词汇时,不可避免地会记住一些低频词汇。也就是说,心智词典(Mental Lexicon) [8]中包含的低频词汇的相对使用频率会逐渐增加。一般来说,在假设表征激活的模型中,通过预先呈现与目标词相同发音的词(即刺激词),可以期待更高效的表征激活。Gomez通过拼写任务和单词完成任务,研究了老年人的启动效应。结果显示,年轻人对低频词汇的启动效应较强,而老年人的整体启动效应较弱,并且目标词频率的影响差异也不明显。此外,在没有刺激词的情况下,老年人比年轻人写出更多的低频同音词。这些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词汇网络结构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3.2. 随着年龄增长的词汇减少:前向性遗忘症病例

词汇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无限增加,当达到一定年龄后,词汇量会减少。Lindenberger和Baltes通过横断比较研究发现,词汇测试成绩在70岁至103岁之间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Singer等人进行的为期六年的纵向研究报告称,90岁之前词汇测试成绩保持稳定。同样,Alwin和McCammon的研究显示,80多岁的老年人词汇测试水平与20多岁时相当。虽然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超过70岁后,词汇量开始减少。对此,基于患者HM的系列研究确立的记忆模型和由案例得出的一些启示,可以加以说明。HM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患者之一。1953年HM因治疗重度癫痫而进行了双侧海马切除手术。手术后,尽管他的智商仍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IQ为118),但出现了前向性遗忘症。也就是说,他的术前记忆(术前三年)保存得非常好,但术后发生的事情很快被遗忘,无法记住任何宣言性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只要他能保持注意力,他可以记住大约15分钟,这在实验执行中并没有问题。HM的这种症状是研究纯粹因年龄增长导致词汇网络变化的理想对象。71岁时,HM进行了与53岁时相同的词汇判断任务。结果显示,他对高频词汇的正确率与年龄和教育背景相似的正常群体一样,高达90%以上。然而,对于低频词汇,正常人的正确率超过90%,而HM的正确率约为70%,比正常人低了5个标准差。虽然53岁时的低频词和高频词的成绩细节不明,但考虑到HM当时的整体正确率超过90%,可以推测低频词汇的成绩在53岁到71岁之间有所下降。这些发现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流逝"使得词汇神经网络中的低频词汇逐渐消失。这个结果与不使用的表征或表征之间的连接会衰减的一般假设一致。在健康的老年人中,这种衰减被日常经验中的不断词汇输入所防止。然而,在高龄老年人中,词汇量减少的现象可以理解为表征或连接的强化或生成系统无法与衰减速度抗衡的表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和感知因素引起的词汇输入频率和强度下降,以及由于神经生理因素引起的突触功能障碍。总之,HM的例子为我们研究正常老化过程中的词汇动态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使没有HM那样的特殊情况,长期居住在外国时,母语中的低频词汇也变得难以回忆的现象是非常可能发生的。这样的研究对于抑制因年龄或病理引起的语言功能下降具有非常有用的意义。

3.3 词汇神经网络的变化对认知症的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功能变化的研究,可以带来对老年人语言生活的更好理解,并可能提高老年期社会生活的质量。例如,为预防认知症在临床中引入的"接龙游戏"可以看作是基于语音提示的词汇回忆任务,随着游戏的进展,不得不使用低频词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可以预测,这项任务是增强随年龄增长的语音语言表征活性的最佳任务。这一直接启示之外,这些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语言系统长期发展和变化的深刻见解,并为神经心理学研究中的对照组数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知识。对HM患者的研究便是其中一例。为了正确理解脑损伤患者的症状和语言功能,理解健康对照组并建立有效的对照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多种角度来看,期待对老年期语言功能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杨金宇 初稿(健康界): 2024.9.23

引用资料:

[1] 最新老年心理学 単行本 2018/7/10 松田 修 (編集) 出版社: ワールドプランニング

[2] 高齢者の実行機能 熊田 孝桓 最新老年心理学 P51 松田 修(編集) (出):ワールドプランニング

[3] 株式会社リジョブ https://relax-job.com/contents_list/9644

[4]罗汉得分

主要用于日本围棋界的术语。它是围棋业余段位认定中的一种,难度非常高。这一得分通常是通过评估100局对局的结果,表示具有像罗汉一样卓越的棋艺水平。具体来说,要求在100局对局中赢得70局以上,根据这一结果,可以被认定为业余高段位(例如七段或八段)。这一制度由日本棋院或关西棋院等组织实施,作为证明实力的一个标准。百罗汉得分是对非常高超的围棋技巧的证明,在业余围棋玩家中尤其受到尊敬。

[5]Stroop测试(Stroop Test)

一种心理学实验,用来评估注意力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它测试个体在面对相互冲突的信息时如何管理认知干扰,常被用于研究执行功能和反应抑制。Stroop测试

1.颜色字义任务:屏幕上呈现颜色名称的词语(如"红色"),但这些词用不同的颜色打印。例如,单词"红色"可能用蓝色打印。

2.任务要求:受试者需要忽略词语的字义,只需说出词语的颜色。例如,看到用蓝色打印的"红色"时,正确的反应应该是说"蓝色",而不是"红色"。

Stroop效应(干扰效应):

由于字词的含义和字体颜色不匹配,受试者的反应时间通常会变慢,且容易出错。反映了人类认知系统在自动化处理(读单词)与控制处理(命名颜色)之间的冲突。

应用领域:

- 认知神经科学:用于研究大脑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力控制。

- 临床心理学:用于评估抑制控制能力,特别是在ADHD、老年痴呆症、焦虑和抑郁等人群中。

- 老年研究:有时用于评估老年人的认知灵活性和反应抑制能力。

这个测试通过衡量个体在冲突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揭示了大脑执行功能的状态。

[6] SOT(slip of the tongue)口误现象

在语言学或心理语言学研究中。这类口误(SOT)现象是指在说话时无意中说错词语或句子的部分内容。

口误(SOT)的分类:

1. 语音交换:将相邻单词的语音或字母互换。例如,"big dog"说成"dig bog"。

2. 词汇替换:一个词被错误地替换为另一个与之相似或相关的词。例如,想说"turn off the TV"时说成"turn off the computer"。

3. 音位混淆:两个音素或词汇单位被错误地交换或混淆,例如"train of thought"被说成"thrain of tought"。

4. 句法错误:由于说话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句子部分出现混乱,例如将"I'm going to the store"说成"I store going to the am"。

口误(SOT)研究的意义:

1. 语言生成过程:口误可以揭示语言生成的复杂性,反映出大脑如何在快速生成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过程中出现偶然错误。

2. 认知干扰:在紧张、疲劳、焦虑等情况下,个体更容易发生口误,表明情绪状态对语言处理的影响。

3. 弗洛伊德口误:虽然现代研究更多关注语言生成的认知和神经基础,但早期弗洛伊德将某些口误视为潜意识冲突的体现。

SOT(slip of the tongue)口误现象,描述人在语言生成过程中无意中出现的错误。口误虽然是语言处理中的正常现象,但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复杂,并且可以通过系统研究揭示大脑语言处理的工作方式。

[7] TOT(Tip of the tongue)语塞现象

是指人在尝试回忆某个信息时,虽然知道自己知道这个信息,但暂时无法完全提取出来的记忆现象。通常表现为:

- 感觉:知道答案就在"嘴边",但一时想不起来。

-记忆模糊:可能记得部分信息(例如词的第一个字母或相似的发音),但无法完整说出或回忆全部细节。

- 最终提取:有时会在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后,答案突然蹦出来。

TOT现象的特点:

1.普遍性:TOT现象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中都很常见,但随着年龄增长,TOT现象发生的频率通常会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中。

2.涉及词汇提取:最常出现在回忆人名、地名、特定词汇等语言信息时,特别是当所需的词汇比较不常用或复杂时。

3.焦虑与压力:在焦虑或压力较大的情况下,TOT现象可能会更频繁发生,因为这些情绪状态会干扰记忆提取。

认知机制:

TOT现象与回忆和提取的分离有关。在大脑中,信息已经被存储,但提取机制暂时无法正确访问它。这反映了词汇检索系统在某些情况下的效率下降。研究表明,TOT现象可能与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的功能有关,尤其是与语言和记忆相关的神经网络。

应对TOT现象的策略:

- 联想法:尝试与目标信息相关的联想或提示,可能会帮助提取出被阻塞的信息。

- 放松与分散注意力:有时停止主动回忆、进行其他活动后,答案会突然浮现。

TOT现象对研究元认知(例如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知道某些信息)具有重要的启示,也能揭示与记忆系统相关的衰老和信息提取效率的问题。

[8]心智词典(Mental Lexicon)

是指大脑中存储和处理词汇信息的系统,类似于一个"心理词库"。它包含了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单词,以及关于这些单词的各种信息,如词义、发音、语法属性、使用场景等。心智词典是语言处理中的核心机制,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理解和生成语言。

心智词典的主要功能:

1.词汇存储:心智词典存储了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有单词,包括词汇的拼写、发音、意义、语法等信息。

2.词汇检索:当我们说话或写作时,大脑从心智词典中迅速检索出合适的单词,这个过程非常高效,即使面对非常庞大的词汇量。

3.词义理解:在听或阅读语言时,心智词典通过匹配和提取与输入词汇相关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其含义。

4.语义网络:词汇在心智词典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语义关系相互连接。例如,"狗"和"猫"在心智词典中可能是相邻的词,因为它们都属于"动物"类别。

心智词典的结构和组织:

-语音词汇:心智词典不仅存储单词的含义,还存储它们的语音特征,因此我们能快速辨识单词的发音。

-语义网络:词汇之间按照意义的相似性或类别进行连接。研究表明,当我们提取一个词汇时,相关的词汇也会激活。例如,当提到"苹果"时,可能会激活"水果"、"红色"、"甜"等概念。

- 词汇频率效应:常用词(高频词)比不常用词(低频词)更容易、更快速地被提取和使用。

心智词典的动态特性:

-不断更新:心智词典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语言使用、学习新词汇或接触新语言,不断地扩展和调整。

-双语者和多语者:对于会多种语言的人,心智词典可以包含不同语言的词汇,有时不同语言的词汇之间可能互相影响。

心智词典的研究:

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使用实验方法(如词汇决策任务、词汇命名任务等)来研究心智词典的运作机制。通过这些研究,学者们试图了解大脑如何在短时间内从心智词典中快速提取正确的词汇信息。

心智词典的应用:

- 词汇学习:理解心智词典如何存储和检索词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策略制定。

- 语言障碍:心智词典的运作机制对于研究语言障碍(如失语症、语言发育迟缓)具有重要意义。

心智词典帮助我们处理日常语言中的大量词汇信息,是理解语言产生和理解过程的核心机制。

[9] ChatGPT 3.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研究,词汇,单词,认知,语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