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腰腿痛及防治
作者:昆明三博脑科医院 汪新民
目录
一、什么是腰腿痛?
二、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三、几种常见的腰腿痛
四、如何预防?
一、什么腰腿痛?
1、定义:腰腿痛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的病症。轻者表现为腰痛,重者除腰痛外,还向腿部放射疼痛,并且腰肌痉挛,出现侧弯。
腰痛和/或腰部原因引起的下肢麻痹疼痛。
一生中70%的人曾有过腰腿痛,症状可轻可重。
25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
2、解剖结构
脊柱的椎骨26块
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
椎间盘包括三个部分:软骨板、纤维环、髓核
腰部的椎间盘最厚,约为着毫米
二、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1、常见原因
人类进化:爬行至直立行走,后纵韧带、椎间盘压力过大,腰前弯间盘后突、小关节负担过大。
现代社会:腰肌锻炼少、姿势不良多、高跟鞋。
肥胖致腰肌负担加大。
腰骶关节畸形多: 15-60%
骶椎腰化
腰椎骶化
椎弓裂
滑脱
2、腰腿痛常见疾病(局部病变)
腰部软组织病变:如慢性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关节病变:如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骨病变:如腰椎骨折、退行、骨质疏松、 肿瘤、结核
3、常见腰腿痛原因的种类(诊断)和病因
腰背筋膜炎
腰椎骨质增生症
腰肌劳损
腰扭伤
腰椎不稳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肿瘤
腰椎感染等
腰椎结核
强直性脊柱炎
椎间盘源性疼痛
神经根性病变
牵涉痛
神经化学
神经元性疼痛的化学递质
关节源性疼痛
肌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非神经元性疼痛的化学递质
4、常见引起腰腿痛原因(内脏器官病变)
腰椎毗邻多各种内脏 可引起腰痛
泌尿科:结石、炎症、肿瘤、前列腺炎
妇产科:盆腔炎、肿瘤、月经
外科:胰腺炎、腹膜后肿瘤、胆道疾病
神经内外科:带状疱疹、肿瘤、炎症
脊椎静脉无静脉瓣 转移癌多
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
5、病因病理
1、椎间盘退行性变:基本病因,成年后纤维环和髓核水分减少,弹性降低,结构松弛,致髓核突出。
2、损伤:反复弯腰、扭转等累积伤力是发病重要原因。
3、遗传因素:有家族性发病的报告。
4、妊娠:体重增加,腹压增加,肌肉韧带相对松弛,易使椎间盘膨出。
三、几种常见的腰腿痛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
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患者多有劳损史或腰部外伤史
平时有慢性腰痛
病因
椎间盘退变: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出现裂隙。
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主要原因。
妊娠:妊娠期间韧带处于松弛状态,腰骶部承受比平时更大应力,增加椎间盘突出风险。
遗传因素:小于20岁青少年患者约32%有阳性家族史。
腰椎发育异常:腰椎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增加椎间盘损害的风险。
疾病类型
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纤维环内层部分破裂,外层完整。保守治疗可缓解或治愈。
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是否手术。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穿破后纵韧帯,进入椎管,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椎间盘脱离。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其他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临床表现
症状:
1、95%以上有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症状,发生率约91%。临床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
2、下肢放射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L2-3、L3-4)引起股神经痛,临床少见,不足5%。
绝大多数为L4-5、L5-S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典型症状
腰痛:大多数,多为首发症状,先有反复腰痛,后出现腿痛。
坐骨神经痛:L4-5、L5-S1间隙,疼痛逐渐发生,由臀部沿大腿后方向小腿及足背部放射。
下肢麻木: 肢体麻木,麻木感觉区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
下肢肌力下降(乏力):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
马尾综合征: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作为急症手术指征。
间歇性跛行:腰椎管狭窄特异性表现,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
一般体征:
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击痛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
特殊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 抬高在60度以内出现坐骨神经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仰卧位,作挺腹抬臀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场面,如果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神经系统检查:早期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
肌力下降:若神经受压严重或时间较长,患者可出现足踝部肌力下降。
影像学检查
腰椎X线平片:基本检查,观察骨质破坏、增生,椎间隙狭窄、生理曲线、椎间关节稳定性,可以看有无退变,结核及肿瘤等骨病。
造影检查:间接显示有无腰椎间盘突出及程度,有创操作,临床应用较少。
CT检查:常用检查,显示骨组织结构,看钙化组织,对脊髓、神经根、椎间盘影像显示较差。
磁共振成像检查(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价值,全面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
特殊检查: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
治疗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卧床休息,一般严格卧床3~4周,腰围保护、适当下地活动。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肌肉松弛药:伴有肌肉痉挛者,使用肌肉松弛类药,如氯唑沙宗、氟吡汀、替扎尼定等。
脱水剂:对神经水肿,静脉输入甘露醇减轻神经根水肿治疗。
糖皮质激素:无禁忌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性疼痛等。
牵引治疗,其中,骨盆牵引最常用。
理疗、针灸、按摩(专业医生指导下)、运动治疗、医疗体操等
手术治疗
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如下:
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三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如神经支配区肌力下降,足下垂等;
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失禁等),应按急诊进行手术。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
牵引治疗
理疗和推拿、按摩
预后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良好,通常经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可望治愈,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治愈性:80%~9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
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亦确切。
有效地治疗方法结合理疗、按摩能够使患者快速的回到正常生活中。
日常要注意保暖,局部热敷,防止受凉。
急性期注意休息。
2、腰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
定义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
病因
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使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
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疼痛。
其他如经常一个姿势坐着、缺少相应的活动、久坐电脑前及病毒感染、风湿症的肌肉变态反应等都是诱因。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
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疼痛特点:晨起痛,日间轻,傍晚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
查体:患部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
诊断
1.腰背部弥漫性钝痛,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明显。腰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2.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过度活动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性变化而发作。
3.查体: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引起疼痛和放射。
4.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5.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
6.MRI:腰背部皮下可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为渗出的液体信号。
治疗
1.一般治疗
解除病因,注意保暖,局部热敷,防止受凉。急性期注意休息。
2.药物治疗
消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等)、维生素(维生素E及B1对原发性肌筋膜炎有一定疗效)。
3.中药治疗
4.其他
封闭疗法、针刺疗法、理疗、按摩治疗。
3、急性腰扭伤
定义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临床表现
伤后即出现腰部疼痛,持续性剧痛,次日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严重。
或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休息后次日却感到腰部疼痛。
或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
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疼痛加剧。
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
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
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淤血现象。
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压痛点明显者可用1%普鲁卡因(或加入醋酸氢化可的松1毫升)做痛点封闭,并辅以物理治疗
局部敷贴活血、散淤、止痛膏药
症状减轻后,逐渐开始腰背肌锻炼
4、腰椎管狭窄症
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致马尾和神经根受压并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腰痛和/或下肢放射痛:其症状发生均较缓慢。
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有时可放射到下肢。
一般先有腰痛,数年后再出现腿痛,腿痛的放射性不典型,可不受咳嗽、喷嚏、大便用力等增加腹压动作的影响,此与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区别。
症状有单侧腿痛,但多是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单纯腰腿痛者较少,单纯腿痛者更少。
腰腿痛多因站立或行走而加重,卧床而减轻或缓解。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出现腰酸痛、腿痛或麻木、无力、抽筋,并逐渐加重以至不能继续行走。坐下或蹲下几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称马尾间歇性跛行,与椎管内血管受压、神经缺血有关。
做腰部过伸动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为过伸试验阳性,是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体征。
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定义
第三腰椎是腰椎的活动中枢,横突最长,其尖端易受外力影响出现损伤,如因慢性损伤出现腰痛及下肢痛、腰部活动障碍等症状称之。腰肌劳损患者中,表现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最多见。
临床表现
多有劳损和外伤史。
疼痛多在腰部或腰骶部,有时向展臀、同侧内收肌和大腿前侧放射,但很少过膝,不能弯腰和久坐、久立,严重者行走和翻身困难。
L3横突尖有压痛点,屈躯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阴性。
6、梨状肌综合征
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常见疾病。
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穿出或坐肌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
由梨状肌损伤引起,以骶髂关节区疼痛,坐骨切迹和梨状肌痛较重,放射至大腿后外侧,引起行走困难、跛行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臀部疼痛向同侧下肢后面或后外侧放射,咳嗽、喷嚏多无放射痛。
患侧臀部压痛明显,尤以梨状肌位为甚,可伴有萎缩,触诊可触及弥漫性钝厚,成条索状或梨状肌束,局部变硬等。
直腿抬高在60度以前出现疼痛为试验阳性,因为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刺激更加严重,所以疼痛明显,但超过60度以后,梨状肌不再被继续拉长,疼痛反而减轻。
7、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在途经之处被卡压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股前外侧麻木,有针刺样、烧灼样或蚁行感,行走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可缓解。髂前上棘内下方有压痛tinel阳性,股前外侧感觉减退或过敏。后伸髋关节牵拉股外侧皮神经时,症状加重。
Tinel征:指叩击神经损伤或神经损害的部位或其远侧,出现其支配区域的放电样麻痛或蚁走感,代表神经再生的水平或神经损害的部位。
8、臀上皮神经痛
多是由于用力、姿势不当、弯腰等动作时损伤臀上皮神经导致其充血、水肿或出血所致,慢性损伤导致神经轴突或髓鞘变态反应也可引起臀上皮神经痛。
临床表现:臀部突然出现针刺或撕裂样弥漫性疼痛或为酸痛,疼痛有时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腰部前屈、旋转及以起立下蹲时均可加重疼痛。
在髂嵴中部入臀点有明显压痛,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病程长者可触及梭形硬条索,可有压痛、放射痛。
9、脊神经卡压综合征
腰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发出,在下位椎体横突的上缘、上关节突的外侧又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支配的部分更靠近脊柱,而外侧支则分布于关节突连线以外的肌肉、韧带及皮肤组织。当腰椎出现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错位、椎间隙变窄等情况时,脊神经后支就会受到卡压,其相应支配区域就会发生疼麻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影响活动。。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发病前有腰部外伤史或风寒史;患侧腰臀部病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病人主诉腰部疼痛常常是持续发生的。疼痛可向大腿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腰臀部可有麻木,但不无下肢麻木。疼痛部们深、区域模糊、没有明确的界线。患者常述起坐困难,由坐位改为直立位时或直立位坐下时,感到腰部使不上劲,疼痛加剧。弯腰活动受限,但无神经根刺激症。
10、小关节功能紊乱
腰部损伤伤后立即发生异乎寻常剧烈腰痛。病人往往屈身侧卧,腰不能挺直,不敢动弹,惟恐别人触碰,常被误诊为急性腰肌扭伤。其实,确切的诊断应是腰椎关节滑膜嵌顿,就会产生慢性严重腰痛和关节炎。
手法治疗是本病的有效疗法。
11、腰椎滑脱症
12、腰椎骨质增生
13、腰椎肿瘤
14、腰椎结核 .......
四、如何预防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防止腰部受凉,避免过度的劳累。
避免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者是用猛力提重物。
卧床休息。
保持正确的姿势,可辅助佩戴腰托。
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者是久站,控制体重。
适当运动,注意运动时的防护。
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物、减轻神经根水肿药物的应用。
约8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和痊愈。
康复治疗:
牵引
物理因子:短波/超声波、低周波、磁热、中频等
运动治疗
手法放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