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同家同种手术前后费用差10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显成效

2024-11-26 15:19   易联招采网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减轻就医负担。

2019年起,我国先后启动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改变了过去医保基金主要按项目向医疗机构付费的方式。到20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医保统筹地区已经开展按病组或病种分值付费。今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改革向纵深推进。

/01/方法之变 - 科学分组,明晰标准,将"为治疗过程付费"变成"为治疗结果付费"

2019年,国家医保局在武汉、湘潭等30个城市启动按病组付费试点;次年,在厦门等71个城市启动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2021年,试点城市均进入实际付费阶段。

51001732602259494

来源:厦门市医疗保障局

与传统医保支付方式相比,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有何不同?

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即诊疗过程中用到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等,用多少结算多少,患者和医保基金根据实际费用分别承担各自需要支付的部分。虽简单便捷,但易滋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采用按病组或病种分值付费,则是按病组或病种的划分,来设置医保支付标准。"厦门市医疗保障中心副主任王菁菁介绍,标准明晰后,由医保部门打包支付给医疗机构,将"为治疗过程付费"变成"为治疗结果付费"。

例如,一名患者因急性阑尾炎(无合并症或并发症)住院,需进行阑尾切除手术。若采用传统支付模式,需对药品、耗材、手术费、护理费等诊疗过程中的项目费用叠加计算。若采用按病组或病种分值付费,则根据当地主要医疗机构3年来急性阑尾炎病例中,同类切除阑尾手术的费用数据,通过一定算法得出医保支付标准。

"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主要区别在于分组方式。"章奋强解释,前者根据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将病例分入若干疾病诊断相关组;后者分组更细,按"主要诊断+主要操作"的规则将病例聚类成组,即一诊断、一操作、一病种。

同样以急性阑尾炎为例,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如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则"急性阑尾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单成组;按病组付费方式,因资源消耗相近,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同归为一组,每个病组的支付标准一致。

"不论按病组还是病种分值付费,每个病组或病种的医保支付标准,均基于其历史数据确定。"章奋强说,医院实际治疗费用低于医保支付标准的,结余部分由医院留用;超出医保支付标准的,合理超出部分由医院、医保分担。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检查和治疗,避免医疗机构"多开医疗服务

77581732603116900

图源:厦门市医疗保障局

/02/路径之变 - 转变观念,降低运营成本,规范诊疗流程

(1)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需要梳理医疗历史数据。

武汉市医疗保险中心召集全市几家主要医疗机构,建议其梳理近3年的历史数据,梳理结果却令人感到震惊"医院半数以上的病组,其费用支出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若是按病组付费标准计算,医院每年将亏损5000多万元。支出费用中,药品、耗材占了近一半。"

事实上,在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之初,习惯于传统运营发展模式的医疗机构,不少都遭遇过阵痛。拿到医院改革第一年的"账单",厦门市中医院总会计师黄文化吃了一惊:"一年亏了1000多万元。"

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路径和运营方式,医疗机构纷纷开启改革,挤掉运营成本"水分"。厦门市中医院成立运营管理中心,专职精细化管理,优化成本与支出。

(2)耗材费用占比过高,怎么降?除去已实施集中采购的耗材,黄文化和同事列出了厦门市中医院使用量在前200的耗材名单,重新评估议价。

检验试剂供应商一度有数十家之多,医院通过公开招标,在保证品牌、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一家价格更低的供应商集中采购,一年节约3000多万元;医疗设备维护原来由各供应商多头负责,如今由一家第三方公司统一提供服务,价格降低的同时,维护时间也大大缩短,每年节约设备零部件开支1300多万元。

统一招标采购,减少供应商数量,以采购规模换取议价优势--类似的议价策略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同样收效明显。仅今年上半年,医院80多项医用耗材采购价格下调,最高降幅达60%。挤"水分",优化路径是手段,转变观念是根本。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动下,医务工作者的诊疗行为和理念正在改变。

肿瘤疾病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药费和检验费占比较高。"过去给患者开检查单,往往勾选'大全套',医生省事了,费用上来了。"雷章坦言,按病组付费改革后,检查检验也得考虑"性价比","尽量用最小的成本,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服务。"

(3)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成为不少医疗机构的选择。

10月24日,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科室副主任宋成峰轻点鼠标,打开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系统自动提示必选诊疗操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病情初步评估,高危等级一般采取溶栓治疗,中低危等级一般采取抗凝治疗……

"临床路径就像导航地图,诊疗流程'按图索骥',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宋成峰说。

挤掉"水分",医疗费用下降,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定点医疗机构的次均住院费用为6005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逾三成。改革以来,厦门市年均医疗费用增幅降至8.86%。2023年,武汉市63家医疗机构实现医保基金结余留用,全市次均住院费用比2018年降低12%。

81811732603867740

/03/服务之变 - 探索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协同机制,医疗质量保障有力,服务供给合理适当

(1)新的支付模式下,支付标准是依据历史大数据得出的平均值。按照平均数法则,在一些病例上的"超支"部分,可以通过另一些病例的"结余"来弥补。

今年4月,因细菌、真菌、病毒混合感染引发重症肺炎,79岁的患者刘大明住进了湘潭市中心医院,一度病情危重。因同时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老人住院24天,总花费超过4万元。若按病组付费规则,该病例入组"肺真菌病,伴合并症或并发症",医保支付标准不到9600元。

(2)如何让确需长期住院的患者住得安心?

按病种分值付费之外,对日均费用稳定且需长期住院的癌症治疗、功能障碍康复等11个病种,厦门市采用按床日付费方式,避免"长住院"患者被推诿或"被出院"。

/04/发展之变 - 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牵引,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二者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协同效应不断释放。

(1)设置基础病组,助力分级诊疗落地实施

一些常见病病情相对简单,适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湘潭市将高血压等28种常见病列为基础病组,实行同城同病同价。"不同等级的医院,收治基础病组患者,医保支付标准相同。大医院很可能支出较多,小医院则会有盈余。"章奋强说,这将调动基层机构诊疗积极性,有效引导资源下沉基层。

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4%,住院人次增长42%。院长袁友明告诉记者:"卫生院这两年新增了5个专科科室,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

(2)创新差别化支付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提升中西医结合疗效

56岁的杨晓月第一次骨折后做完手术,时隔不久又骨折了。去年9月,她来到湘潭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治疗。医生通过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并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3个多月后,她的受伤部位逐渐恢复。

"一些中医优势明显的病种,如果按病组付费,其支付标准只能根据'保守治疗'的诊治方式确定,远低于同等疗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湘潭市中医医院大伤科主任曹谦介绍,以杨晓月的情况为例,如果以按病组付费的支付标准,医保支付不超过3500元;湘潭市通过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对部分更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相关中医治疗参照对应病组中的手术组付费标准,医保支付超过1.13万元。

对适合按病组付费的按病组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对当地中医特色专科诊疗按项目付费……湘潭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罗文轩说,2023年,医院住院人数较上年增加1000多人次,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医制剂使用比例、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均有提升。

今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新方案契合医疗技术进步,有效回应地方诉求,充分吸纳基层建议,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在湘潭、厦门、武汉三地采访,记者听到不少积极评价。

"尽管支付方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仍需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特别是改革精细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医药服务供给侧的引导作用还有释放空间。"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在2.0版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出台更有力的改革措施,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努力完成改革目标。

参考:人民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付费,支付,医保,改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