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三叉神经鞘瘤7大手术难点?

2024-12-26 15:44

国际治疗指南怎么说?

1、解剖复杂性:三叉神经起源于脑干,跨越多个颅底孔道,分布范围深在,周围毗邻脑干、海绵窦、颈内动脉及多条颅神经。这种复杂的解剖关系使得手术路径的选择和肿瘤的暴露变得困难。

2、肿瘤位置深:三叉神经鞘瘤位置深,比邻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大。肿瘤可能位于中颅窝和后颅窝,同时向颅内外发展,使术中很难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也较高。

3、功能保护:手术的主要复杂性之一是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以达到最大的切除术和最小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保护三叉神经的功能。三叉神经鞘瘤可能累及海绵窦腔并延伸至后窝,因此,颅底入路在治疗上显示出许多优点,如缩短了与病灶的距离,消除了脑的回缩,促进了颞叶下工作的可能性,同时保护了完整硬脑膜下的引流静脉。

4、手术入路选择:对于多数三叉神经鞘瘤,以幕上入路为主,可减轻对后颅窝颅神经及小脑的损伤。但对于左侧后颅窝为主的肿瘤,采用幕下入路,减少对语言的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对实现全切除、改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5、并发症风险:手术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其中,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面部麻木、疼痛、面瘫等症状。此外,手术还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6、肿瘤与重要结构的粘连:三叉神经鞘瘤质地偏软,对于主体位于中颅窝的大型多房三叉神经鞘瘤,可以通过经中颅窝硬膜外入路予以全切除。但是,肿瘤与脑干、颅神经和海绵窦多呈挤压推移的毗邻关系,在显微镜直视下多可锐性解剖分离,不能切除多为显露不清。

7、术后复发: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后的复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类型、切除程度、病理分级等。一般来说,完全切除的肿瘤复发率较低,而部分切除或活检的肿瘤复发率较高。

>>>EANS共识<<<

欧洲神经外科协会(ENAS)颅底分会曾就成人非前庭神经鞘瘤的管理发表系统综述与共识声明。在第二部分中,对于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神经鞘瘤(第V、VII对脑神经)有详细论述。

76321735198414973

发表于期刊《Acta Neurochirurgica:The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的论文《Management of non-vestibular schwannomas in adult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nsensus statement on behalf of the EANS skull base section Part II: Trigeminal and facial nerve schwannomas (CN V, VII)》

三叉神经鞘瘤解剖学

三叉神经纤维在脑干腹侧的桥中部与脑干相连,由一个主要的感觉根和一个较小的内侧运动根构成。这些纤维向上伸展至岩骨顶部,穿越桥小脑池,并通过三叉神经孔离开后颅窝。穿过三叉神经孔后,除了运动纤维外的其他纤维,即汇聚形成三叉神经节(亦称为半月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梅克尔腔内,它是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形成的,其形状类似于一只"三指手套"。每个"手指"对应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眼支(V1)沿着海绵状窦的侧壁行进并进入眼眶。上颌支(V2)在海绵窦硬脑膜的内侧壁融合点下方穿过硬脑膜,并通过圆孔离开颅腔。下颌支则形成下颌神经,包含感觉纤维和支配咀嚼肌的运动纤维。

三叉神经鞘瘤治疗方案

三叉神经鞘瘤手术的两个主要关注点:手术入路和手术目的(完全切除或次全切伴随放射治疗)。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十分重要,以便在实现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的同时,将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目前,已存在多种手术技术,包括传统的开颅手术、内镜手术,以及内镜辅助的开颅手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颅底入路的发展,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变得更加安全,致死和致残的风险有所降低,同时肿瘤的切除率也得到了提升。

内镜下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简称EEA)技术在治疗翼腭窝、颞下窝及梅克尔腔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相较于传统的显微外科手术,内镜经鼻手术展现出诸多优势,如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创伤性较小、手术视野更为清晰等。然而,内镜入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脑脊液漏的风险相对提高,以及颈内动脉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空间等问题。

内镜技术用于进入梅克尔腔的治疗方法是研究热点之一。可以通过前内侧的通路实现梅克尔腔的进入,即所谓的经上颌入路的鼻内扩张入路(EEA)。对于位于后颅窝腹侧至脑干的肿瘤,该入路可以与经斜坡入路结合使用。这种技术为处理扩展至颞下窝及梅克尔腔的肿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需要进行组织活检,且经皮活检不可行或未能成功的情况下,鼻内入路也被视为手术切除的一种备选方案。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的应用,可作为次全切除术后的主要治疗或辅助治疗,也可针对术后生长的残余肿瘤。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对三叉神经鞘瘤采取最大限度的安全手术切除。SRS治疗后常见的问题是中央坏死和肿瘤体积增大,这通常会导致颅神经病变。Ji等人的研究指出,在接受SRS治疗后,27%(6例)的患者出现了新的或加重的颅神经症状,其中50%(3例)症状为永久性。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特别是海绵窦区肿瘤的扩展,尤其有可能导致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

总结

这篇文章代表了工作组关于三叉神经鞘瘤治疗所达成的共识意见。治疗目标是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并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受损伤。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需要慎重考虑。对于大多数位于中颅窝的三叉神经鞘瘤,可以通过颞下硬膜外中颅窝入路安全地进行手术。

在手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放疗可以作为治疗小至中等大小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肿瘤的补充手段。对于那些无法完全切除的三叉神经鞘瘤,先行手术切除再辅以放疗来控制残余肿瘤,是一种能有效降低颅神经新发功能障碍风险、改善患者整体预后的治疗方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三叉神经,肿瘤,手术,治疗,切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