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角度如何分析
在中医理论中,手抖被认为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以下从五脏、气血、外邪等方面为你详细阐述:- 肝风内动:肝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属木,主筋,而肢体的活动依赖筋的正常功能。当肝的功能失调,易引发肝风内动,导致筋脉失去肝血的滋养,进而出现震颤,也就是手抖的症状。比如情志长期抑郁或暴怒,会致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肝阴,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化风;或热邪炽盛,燔灼肝经,热极生风;又或者久病耗伤肝血、肝阴,血虚生风,均可引发手抖。像生活中,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情绪焦虑、暴躁的人,就容易因肝风内动而出现手抖的情况。
- 气血亏虚: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能濡养全身脏腑经络。当气血不足时,筋脉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出现拘挛、抖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饮食摄入不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又或者久病不愈,慢性失血等原因,造成气血亏虚,都可能引发手抖。比如一些长期营养不良,或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常因气血不足而出现手抖症状。- 肾精亏虚: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壮,脑髓充盈,肢体活动灵活。若肾精亏虚,骨髓生化无源,脑髓失养,筋骨失充,就会出现肢体震颤等症状。这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自然衰退;或者是先天禀赋不足,又或者是房劳过度等原因损伤肾精,都可能导致手抖。
- 痰湿内盛:脾主运化水湿,若脾失健运,水湿代谢失常,就会聚湿生痰,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从而引起手抖。这类患者通常体型偏胖,平时还伴有胸闷、腹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长期饮食不规律,喜好肥甘厚味、生冷食物的人,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引发手抖。- 瘀血阻络:外伤、久病等原因可导致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肢体筋脉失于濡养,也会出现手抖症状。比如曾经有过手部外伤史,受伤后瘀血未及时消散,时间久了就可能引发手抖;或者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同样可能引发手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