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十大医改重点”对医院经济的影响和冲击

2025
02/17

+
分享
评论
秦永方
A-
A+

十大医改重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核心要点在于促进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 协同发展和治理,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分析对医院影响

2025医改"风暴":医院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大剖析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顾问

提示:2025卫健与医保部门重点工作发布,梳理十大医改重点,十大医改重点涵盖多个关键领域,核心要点在于促进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 协同发展和治理,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分析对医院经济运行会带来哪些影响和冲击,医院不能顺应会倒闭吗?

结合国家卫健委及国家医保局2025年全国工作会议精神,梳理国家卫健委《关于实施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的通知》(国卫办函〔2025〕25号)8件实事项目,有4件涉及到医院经济财务运营,加上强基层医共体全覆盖推行,共4件卫生政策影响到医院经济财务运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的通知(医保办函〔2025〕12号)6件实事项目,有2件涉及到医院经济财务运营,加上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纳入病种管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及DRG/DIP全覆盖,共5件影响到医院经济财务运营。我们简称"10大医改工作重点",会对医院带来哪些影响和冲击,医院如何顺应,如果不能顺应会倒逼吗?

一、十大医改政策梳理

序号

2025工作重点

主管部门

说明

1

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

国家卫健委

《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卫医政发﹝2024﹞1号),

2

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

国家卫健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应用"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的通知》(国卫医政函〔2024〕259号)

3

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国家卫健委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国卫医政发〔2024〕37号)

4

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国家卫健委

国家卫健委2025年8件实事项目

5

强基层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医共体全覆盖推进

国家卫健委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发〔2024〕22号),《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4〕19号)

6

价格管理推出新举措

国家医保局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7

医保与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

国家医保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医保办发〔2025〕1号)

8

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直接结算

国家医保局

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2026年全国全面实现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的直接结算

9

DRG/DIP全覆盖

国家医保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医保发〔2021〕48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4〕9号)

10

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

国家医保局

《关于有序推进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的通知》(医保办函〔2025〕3号)

二、 "十大医改重点"对医院经济财务的影响有几何?

序号

2025工作重点

对医院经济财务的影响(AI回答整理)

1

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

增设儿科服务可能增加医院的人员成本、设备购置和运营成本。但同时,这也可能吸引更多儿科患者,增加医院的门诊量和收入。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效益。

短期成本增加:需投入儿科设备、人员培训及科室建设费用;长期收入潜力:儿科患者流量增加可能提升医院综合收入,但儿科服务利润率低,需通过配套政策(如财政补贴或医保倾斜)平衡成本压力。

2

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

这些新增服务将增加医院的专业人员需求和相关运营成本。然而,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这些服务有望吸引更多患者,为医院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

新科室运营压力:初期需承担心理咨询师招聘、设备采购等成本;收入结构优化: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增长,可拓展差异化服务,但需探索市场化定价与医保支付的协同机制。

3

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短期内,这可能会减少医院的检查收入。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检验收入下降:重复检查减少直接冲击检验科收入;成本控制倒逼:倒逼医院通过设备共享、检验集约化(如区域检验中心)降低运营成本。

4

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这一政策可能会减少医院的现金流,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从而增强医院的口碑和吸引力。长期来看,对医院的财务影响可能是中性的。

现金流压力剧增:预交金取消后,医院需依赖医保即时结算维持资金链;财务风险转移:若医保回款延迟,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需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和资金周转效率。

5

强基层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医共体全覆盖推进

对于大型医院而言,这一政策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分流至基层医疗机构,从而减少其门诊量和住院量。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和质量,为医院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患者分流冲击:基层首诊率提升或减少大医院门诊量;资源整合成本:牵头医院需承担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等投入,但可通过技术输出、管理费分成等模式获取新收入。

6

价格管理推出新举措

具体影响取决于新举措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如果新举措旨在降低医技检查项目价格,提升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那么可能会对医院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旨在优化价格结构,提高价格透明度,则可能有助于提升医院的信誉和吸引力。DRG/DIP付费预算管理下,住院价格调整影响度不高。

价格动态调整风险:技术性服务价格可能上调(如手术、护理),但检查检验类价格或被压缩,倒逼医院调整收入结构;定价权受限:需通过提升高附加值服务占比弥补收入缺口。

7

医保与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

即时结算有助于加快医院的资金回笼速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现金流改善:减少医保垫资压力,优化资金周转;系统对接成本:需升级HIS系统与医保平台对接,短期内增加信息化投入。

8

集采药品耗材、国谈药直接结算

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但是,也有增加了医院利用药企货款发展的红利。

垫资压力缓解:药品耗材货款由医保直接支付给企业,降低医院资金占用;利润空间压缩:集采药品零加成政策下,药械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需转向医疗服务增收。

9

DRG/DIP全覆盖

DRG/DIP支付方式有助于促进医院提高诊疗效率和控制成本。但同时,也可能对医院的收入结构产生影响,需要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以适应新的支付方式。

成本控制核心挑战:超支部分由医院承担,倒逼临床路径标准化和耗材精细化管理;盈亏平衡难度:病种成本核算能力不足的医院可能面临亏损,需加强数据分析和成本管控体系。

10

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

有助于规范医院的诊疗行为和控制医疗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对于医院而言,需要适应新的付费方式并加强内部管理以确保财务稳健。

支付标准统一化:异地患者按病种支付,削弱医院议价能力;异地患者管理成本:需协调不同地区医保政策差异,增加行政成本,但可能通过提升服务效率吸引患者。

三、医院经济增长遭遇 "天花板"

在 2025 "十大医改重点" 的影响下,医院的经济增长仿佛遭遇了一块无形的 "天花板",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收入增长的困境愈发凸显。

(一)医保支付改革:收入 "缩水" 进行时

医保支付改革作为医改的关键环节,其中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模式在 2025 年实现全覆盖,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这一变革给医院的医保收入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医疗消费 "降级":增收难上加难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医疗消费也未能幸免,出现了 "降级" 现象,这给医院的医疗收入增长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人们在经济压力的影响下,对医疗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一些非紧急、非必要的医疗服务需求被延迟或取消。许多患者会选择自行购买药品治疗一些常见疾病,而不是前往医院就诊;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他们可能会减少复诊的次数,或者降低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基层就医分流:患者减少收入降

随着强基层和分级诊疗体系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基层就医,这使得大医院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进而对大医院的经济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分级诊疗政策的引导下,患者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难度,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诊。一些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患者更倾向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更加便捷,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且医保报销比例较高。

(四)成本压力:医院运营负重前行

随着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改革的持续推进,医疗行业的纠风反腐工作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这使得药品、耗材、设备回扣的空间被大幅挤压 。医保监管的日益严格,也给医院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驾照式" 积分制度的实施以及飞检力度的持续不减,使得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价格的监管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医院在医保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如过度医疗、虚假报销等,就会面临严厉的罚款和处罚。

在过去,许多医院为了追求规模扩张,盲目增加人员和床位。然而,随着医改的推进和医疗市场的变化,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问题,人员相对过剩和床位过剩的现象日益严重。人员相对过剩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内部竞争加剧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医院的运营效益 。

四、医院顺应之策

(一)风险等级评估分析

· 高风险群体:中小型综合医院(成本控制弱、专科能力不足)、依赖检查收入的二级医院、应付供应商货款较多的医院。

· 适应力较强群体:区域性医疗中心(技术壁垒高)、专科特色医院(如肿瘤、心血管)、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资源调配能力强)。

(二) 医院顺应之策

1. 收入结构转型

减少对药品、检查收入的依赖,转向技术性服务(如手术、疑难病诊疗)和差异化服务(如高端护理、健康管理)。探索"医疗+互联网""医疗+保险"等模式,拓展非医保支付业务。

2. 加强成本管控

建立DRG/DIP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实现临床路径与财务数据的联动分析。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如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降低重复投入。

3. 强化现金流管理

与医保部门协商缩短结算周期,利用供应链金融工具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优化库存管理,减少药品耗材积压资金占用。

4. 风险预警防范

设立政策敏感性指标(如医保拒付率、病种盈亏率),动态监测财务风险。对高负债、低效率的医院,提前规划资产重组或转型路径(如转设康复医院)。

(三)医院破局之路

1、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与成本管控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一环。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以收定支,合理编制预算,确保收支平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医保政策的变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波动等,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服务能力提升:流程优化与专科建设

业务流程再造是提升医院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医院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和住院时间。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将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环节集中在一个区域,减少患者的奔波;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子病历、在线预约、远程会诊等功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3、运营模式创新:结构调整与医联体建设

医院应高度重视运营管理,将其作为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医院应减少对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的依赖,提高医疗服务收入的占比。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医疗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医疗服务收入。

总之,医改进入了新业态,医院不可能改变,展望未来,医院在医改的浪潮中,应继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应变能力。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创新的运营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环境。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在 2025 "十大医改重点" 的影响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医疗,医院,收入,医保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