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压力可能使你“变臭”,影响同事
我们常通过语言、表情或肢体语言表达情绪,但鲜为人知的是,身体气味也能传递情绪信息。研究发现,皮肤释放的气体会根据身体状况和饮食等因素发生变化,这使得皮肤气体成为有效的健康监测工具。例如,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气体中丙酮含量较高,而狗则能通过嗅觉检测到主人的早期癌症。这些都在为健康监测提供新的思路。
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答案:个人的心理压力是否也能通过皮肤气味传递给周围的人呢?这种看似微小的变化,是否能悄然改变我们和他人的情绪反应?近日,一项来自PLOS One期刊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研究者通过模拟压力诱导情境,揭示了心理压力如何通过气味与他人产生"无形的连接"。这一发现,或许会让你重新审视,"上班变臭"背后的科学证据。
图 1 情绪变化如何影响皮肤气味及其对他人的影响
研究方法
受试者的基本要求:
年龄:受试者为健康的成年人,女性年龄在35至44岁之间。
健康状况:所有受试者需为健康人群,且不吸烟。
测试过程:
压力情境:
受试者参加一个由实验设计者安排的访谈,此访谈情境经过严格控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诱发心理压力。访谈内容包括需要回答一系列由陌生人提问的问题,且受试者对问题的回答无法提前准备。
放松情境:
另一组实验为受试者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通常是让受试者坐在椅子上,阅读杂志或进行一些不涉及精神压力的活动。
气味采集方法:
受试者的非主导手被用作气味采集部位,因为手部的皮肤相对较少分泌皮脂腺液(与腋下等部位相比),能更准确地反映皮肤气体。
双手洗净后,非主导手被放置在一个特制的采集袋内。
为确保空气流通,袋子内部充满了氮气。受试者将手放入袋中一段时间,收集气体样本
图2 用于收集受试者手部散发的皮肤气体的采集袋
研究结果
受试者感到压力后生理指标发生变化
在压力情境下,受试者的心率显著升高(Bonferroni纠正后p < 0.01)。心率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
图 3. 在引起压力的面试期间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
受试者访谈后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基线时(*p < 0.05)和受试者阅读时(**p < 0.01,Bonferroni纠正后)。
图 4. 唾液皮质醇测量
受试者感到压力后皮肤气味的发生变化,与生理反应正相关
四位气味专家组成的小组评估了收集的皮肤气体样本,比较了压力下和基线时散发的气味差异。在压力情境下,受试者的皮肤出现类似炒韭菜的气味,这些气味成分主要包括烯丙基硫醇和二甲基三硫化物。此外,这种特征气味的强度与访谈期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的速率相比访谈前正相关(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66(p < 0.01))
图 5. 访谈期间紧张压力气味强度与自主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压力情境中,负面情绪显著增加,且与气味的强度相关。
受试者感到压力后,情绪量表(POMS-2)评分的变化,尤其是紧张、困惑和疲劳等负面情绪的显著增加。
图 6. 紧张气味的主观效果
讨论
该项研究揭示了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生理状态,还能通过皮肤气体的变化"传递"情绪信号。当受试者处于压力情境时,皮肤气体中会释放出类似炒韭菜的气味,这种气味的关键成分是二甲基三硫醚和烯丙基硫醇。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气味作为情绪反应的一种表达方式,也为理解人如何通过非语言手段进行情感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体味与健康状态的关系,但鲜有研究关注情绪如何通过气味反映出来。该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表明心理压力引发的气味变化不仅存在,而且能够被他人识别,进而影响他们的情绪反应。这为我们理解气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情绪调节和人际互动方面。
然而,尽管这一发现为气味在情绪传递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仍有一些局限。例如,不同类型的心理压力以及个体差异对气味成分的影响尚未明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变量。此外,如何利用这种"压力气味"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监测,也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总结
综上,本研究验证了心理压力对皮肤气体成分的影响,并揭示了其对人类情绪的传递作用。通过特里尔社会压力测试法(TSST)诱发轻度紧张,研究发现,压力状态下皮肤气体会释放出特定的"臭味",这种气味的强度与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加成正相关,且能通过感官评估被他人识别。研究还确认了该气味的主要成分为二甲基三硫醚和烯丙基硫醇。这一发现表明,皮肤气体不仅反映生理状态的变化,也能作为情绪变化的信号影响他人,进而为心理健康管理、情绪调节和社交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应用可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