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爱耳日 | 外泌体助力听力障碍治疗
耳朵是人体五官中的听觉器官,它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从清晨窗外鸟儿的欢啼,到夜晚城市的喧嚣,每一种声音都通过耳朵传入我们的世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噪声污染以及不良用耳习惯等因素影响,听力损失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 "世界听力日" 。今年全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为 "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全球主题是 "改变心态:赋予自己权力,让所有人的耳朵和听力保健成为现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力健康不仅是个人生活质量的基础,更关系到社会沟通的顺畅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大约有4.6亿人受到听力损伤的影响,在65岁及以上的人中,三分之一都受到了听力损伤的影响。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0万新生儿出生时就存在听力损伤。超过1.4亿青少年(12-35岁)因长时间暴露于高音量的音乐和娱乐活动中也受到听力损伤的影响。这些数据表明,听力受损和致病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问题。
2024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药学院 Dr. Mei He 团队以及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 Dr. Hinrich Staecker 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共同发表了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developing targeted hearing loss therapy"的封面综述。合作团队在本文中首次系统性地对天然外泌体、外泌体载药以及外泌体修饰应用于听力损失疾病的治疗及可能的机制原理进行综合性地论述以及讨论,并且首次对人工智能在靶向听力损失的分子开发及运用上进行了针对性地讨论和概括。
研究人员发现,外泌体在靶向听力损失疾病的应用上有着免疫原性低,抗炎抗氧化,生物兼容性强,可载药等天然优势,尤其是间充质细胞来源的天然外泌体可以降低因噪音引起的突发性耳聋,因此外泌体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治疗听力损失疾病生物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外泌体在听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听力恢复治疗中的潜力得到了广泛研究。自然存在的外泌体含有有助于听力功能的分子谱,其中包括生长因子和 miRNA 介导的再生信号通路、ROS 清除相关生物活性分子介导的抗氧化以及细胞因子和 miRNA 介导的免疫调节。
研究表明外泌体中的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在听力恢复方面展示了潜在应用,并且特定来源的外泌体可保护内耳感觉毛细胞,并且可以挽救听力细胞丧失和修复耳蜗损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内耳的药物递送领域缺乏已开发出的靶向听力损失相关细胞的分子并且缺少行之有效地方法。基于人工智能已成为识别特定生物靶标的多肽的有前途的工具,研究人员对多肽选择策略进行了综合总结和前瞻性地论述。
研究人员认为,基本策略是从已有的蛋白数据库中得到自然肽序列和相互作用位点,以此来作为计算生成的肽序列中获得的多肽的设计策略。之后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定量指标,分析多肽的所需结构和理化性质,有望模拟筛选出有高倾向稳定结合所需靶标的多肽分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次系统综合论述了外泌体相关分子功能谱以及外泌体工程化在治疗听力损伤疾病上的发展以及应用。外泌体在如今治疗听力损失的研究中被寄予厚望,也期望相关研究能够早日运用,造福更多耳聋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