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世界肥胖日:揭秘肠道菌群失调与肥胖的隐秘联系

2025
03/04

+
分享
评论
G-NiiB聚恩力
A-
A+

肥胖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肠道菌群调节等多个方面

41891741060796481

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定为"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旨在从系统性视角探讨并应对肥胖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肥胖,这一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背后的机制逐渐显露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其中,肠道菌群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正逐步成为理解肥胖发病机理的关键一环。

肥胖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紧密联系

肥胖的发生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生物因素等多个层面。而在生物因素中,肠道菌群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这一居住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代谢活动、营养物质合成以及免疫反应调节,对人体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肠道菌群失调,即肠道内有益菌与有害菌的比例失衡,已被证实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种失调不仅影响能量吸收、代谢调节,还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干扰正常代谢,进而促进肥胖的发生。此外,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和食欲控制,导致人体能量平衡失衡,进食量增加,进一步加剧肥胖问题。

肠道菌群:人体代谢的"隐形调控者"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的复杂生态系统,其代谢活动直接影响宿主的能量吸收、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有害菌比例升高,而具有代谢保护作用的益生菌数量则减少。这一变化不仅揭示了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中,短链脂肪酸(SCFAs)代谢异常和肠道屏障功能破坏被认为是关键机制。益生菌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SCFAs,这些物质能够抑制脂肪堆积、增强饱腹感并调节血糖。而菌群失调导致的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则可能使内毒素进入血液,引发慢性炎症,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于 2012 年首次通过实验证明,肥胖患者肠道中的"阴沟肠杆菌 B29"可通过抑制脂肪燃烧、促进脂肪合成直接导致肥胖。

罗斯氏菌属:对抗肥胖症的新希望

在肠道菌群研究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黄秀娟教授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一种名为罗斯氏菌属(Roseburia hominis)的益生菌可能成为对抗肥胖症的有力工具。罗斯氏菌属在健康人体肠道中常见,但在肥胖个体中数量显著减少。这提示我们,罗斯氏菌属可能具有调节体重和改善代谢健康的作用。

92651741060060425

通过动物实验,黄秀娟教授团队验证了罗斯氏菌属在肥胖治疗中的潜力。他们发现,补充罗斯氏菌属的小鼠在高脂饮食下体重增加显著低于未补充的小鼠。此外,这些小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也得到了改善,肝脏脂肪积累减少,脂肪组织的变化也显示出积极的改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罗斯氏菌属能够通过产生烟酰胺核糖并上调Sirtuin1/mTOR信号通路来改善代谢健康。

肠道菌群研究正逐步重塑我们对肥胖的认知。黄秀娟教授的成果不仅揭示了微生物组在疾病中的复杂作用,更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代谢健康,罗斯氏菌属等益生菌可能成为治疗肥胖症和相关代谢疾病的有效方法。

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肥胖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肠道菌群调节等多个方面。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肥胖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隐秘的代谢器官",共同应对肥胖这一全球性挑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调节,代谢,肥胖,肠道,罗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