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正确理解取消预交金

2025-03-11 14:50

听说看病不用交钱了,把预交金被错误理解为不交门槛费了

正确理解取消预交金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誉方智数首席顾问

提示:今天下午与朋友喝茶,聊到坊间传说,问我,听说看病不用交钱了,把预交金被错误理解为不交门槛费了,政策的传播、理解还是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带来民众预期值提升,到了医院执行不是这么回事,医院就容易"中枪"引火上身,呼吁正确理解取消预交金新政,医改政策如何才能让民众更明白,需要社会加强正确引导和沟通。

关于实施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的通知(国卫办函〔2025〕25号)明确,取消门诊预交金,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项实打实的惠民之举,彰显着国家对民众就医难题的深切关怀,致力于减轻大家的就医负担,让看病之路不再被高额的预交金所阻碍。

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社会各界激起了层层涟漪。但在政策理解中民众没有理解清,不清楚预交金和住院押金及门槛费界限,政策的传播产生误解,从而带来民众预期值提升。

政策核心,一目了然

(一)取消门诊预交金

在过去,门诊预交金就像是一道横亘在患者与医疗服务之间的 "门槛"。它是患者在门诊就医前,需预先缴纳的一笔费用,作用是为后续的诊疗、检查、用药等费用作保障。以往,这笔预交金的收取,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多次排队缴费的麻烦,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患者往往得提前准备一笔不小的资金,不管最终诊疗费用是多少,都得先垫付,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要是预交金缴纳不足,还得中途二次充值,若诊疗费用低于预交金,又得办理退费手续,既耗费时间,又增添了不少麻烦。

自 2025 年 3 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这一举措,直接将这道 "门槛" 拆除。患者无需再为提前准备大额现金而发愁,就诊流程变得更加顺畅,真正实现了 "轻装上阵" 看病 ,不再因费用问题而延误治疗时机。

(二)降低住院预交金

住院预交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住院押金",在此次政策调整中也有了新变化。按照规定,医疗机构要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调整,背后蕴含着实实在在的惠民考量。

打个比方,若某医院经过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某病种,过去 3 年平均住院费用为 9000 元,医保报销后,个人平均自付费用是 3000 元,那么,该医院向这类病种的城乡居民医保患者收取的住院预交金,就不能超过 3000 元。和以往多退少补、金额不透明的方式相比,如今的政策让患者对自己需要承担的费用一目了然,心里更有底,经济压力也大大减轻。

常见误解,深度剖析

(一)与住院押金、门槛费的混淆

在政策传播过程中,不少民众对门诊预交金、住院押金和门槛费这几个概念傻傻分不清,产生了诸多误解。其实,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

门诊预交金,是患者在门诊看病前缴纳的一笔费用,主要用于后续在门诊的各项诊疗支出,像挂号、检查、买药等费用都能从中扣除。而住院押金,也就是住院预交金,是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缴纳的,用来支付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药品等费用 。

门槛费,专业术语叫 "起付标准",是医保报销的一个关键界限。只有当患者的医疗费用超过这个起付标准后,医保才会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报销 。比如,某地区医保政策规定,一级医院的起付标准是 300 元,若患者在一级医院住院花费了 1000 元,那超过 300 元的 700 元部分,才会进入医保报销流程,按相应比例报销,而这 300 元就需要患者自己承担 。

这种混淆,不仅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充满疑惑,还可能影响他们对政策优惠力度的正确判断。

(二)对政策实施范围和条件的误解

还有一些民众对政策的实施范围和条件存在错误理解。此次取消门诊预交金、降低住院预交金的政策,针对的是全国公立医疗机构 。但部分民众误以为所有医院。

在医保类型方面,政策主要围绕医保患者展开,可有些非医保患者也以为自己能享受降低住院预交金的福利,这显然是对政策的错误解读。

另外,关于住院预交金降低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这里的 "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是有严格界定的,需要医疗机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规定来精准核算制定,卫健局没法定。否则出现大量的欠费怎么办?

但有的患者并不了解这些细节,认为只要是住院,预交金就能随意降低,这无疑是一种误解。

降低预期,理性看待

(一)民众预期提升

这一惠民政策的出台,让民众对就医负担的减轻充满了期待,不少人的预期值大幅提升 。有人认为,取消门诊预交金、降低住院预交金,意味着看病的费用将大幅降低,以后看病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还有人甚至觉得,自己可能实现就医零负担,所有医疗费用都能得到极大程度的减免。

这种过高的预期,反映出民众对政策的热切关注和对减轻就医负担的迫切渴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政策的实际惠民程度。

(二)理性看待政策效果

必须理性、客观地看待这项政策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取消门诊预交金,确实让患者在门诊就医时无需提前垫付资金,减轻了资金筹备的压力,就诊流程也更加顺畅 。将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也让患者对住院费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占用,经济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

此项政策惠民程度取决于医保政策,也对最终的医疗费用有着关键作用。医保报销的范围、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都会影响患者个人需要承担的费用 。即使取消了门诊预交金、降低了住院预交金,患者就医医院的等级、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所患疾病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或者超出了医保报销的限额,那仍需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

所以,虽然此次政策调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但我们要理性看待,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医疗费用,更不可能实现就医零负担 。我们应正确认识政策的作用,避免因过高的期望而产生不必要的失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政策,预交,患者,费用,住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