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系统性部署,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医疗体系提质增效。新致开源团队整理了相关政策内容,供读者参考。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系统性部署,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医疗体系提质增效。新致开源团队整理了相关政策内容,供读者参考。
1. 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应用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报告提出"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指患者在一家医院做的检验,在到另一家医院看病时,医生也认可这个检验结果,不需要重复检查。
2024年11月8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制定发布互认项目清单、医疗机构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可以互认的项目范围、参考时限、质量要求等必要条件,以及实施互认工作的医疗机构,并动态更新完善,并鼓励有条件的省份之间有序推进跨省域互认工作。
2025年3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指出纳入互认项目目录、标注了互认标志的,在互认标志所对应的地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可进行跨级别互认。纳入互认项目目录但尚未标注互认标志的,同级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可进行互认;低级别医疗机构可互认高级别医疗机构出具的检查检验结果;紧密型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可进行互认。
2024年11月浙江建立全省数据共享库,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数据和医学影像均实现云存储,患者信息可"一键直采"。到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内实现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2023年,广东省明确了114个首批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在广州、深圳两市实现了336家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的共享调阅;福建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接入243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基本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调阅共享,累计互认了2.85亿项(次),覆盖了1.44亿就诊人次 。
分级诊疗信息化支持
报告提出"促进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有效措施。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以人员下沉为重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这将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在基层的落实。
2. 医保信息化与支付改革
医保省级统筹
报告提出"稳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医保省级统筹指对全省范围内的医保政策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2024年,全国已经有12个省份职工医保实行省级统筹,还有10个省份城乡居民医保实现省级统筹。其中,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和陕西、宁夏、江西、四川、海南、西藏等省份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都已经实现省级统筹,山东和福建职工医保已实现省级统筹,青海城乡居民医保实现省级统筹。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2025年2月4日,全国已有14个省份117个统筹区开通了医保钱包功能,允许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共济。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报告提出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具体是指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
2024年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已发布DRG/DIP 2.0版分组方案,要求2025年起各统筹地区统一使用该版本,推动DRG/DIP 2.0版分组方案高水平落地,以提高支付方式改革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根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到2025年,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的住院费用占全部住院费用的比例达到70%。
医保基金智能监管
报告提出"严格医保基金监管"。推进医保监管由人工向智能转变,利用医保知识库、规则库及人工智能,实现对医保基金使用全环节、全流程、全场景监控。
2024年9月27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创新性地提出对医务人员实施"驾照式"信用记分管理。
2025年1月8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经办规程(试行)》。该规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管理,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的医保支付资格进行"驾照式"记分管理。
江西省积极推进医保基金大数据智慧监测监管,2024年挽回医保资金损失15.33亿元,有效打击了欺诈骗保行为。
3. 药品与耗材管理数字化
全流程追溯机制
报告提出"全面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药品耗材追溯机制是指通过为每盒药品或耗材赋予唯一的"电子身份证"--追溯码,实现对其从生产、流通、使用到医保结算的全流程可追溯和监控。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立完善的药品耗材追溯体系,确保药品和耗材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优化药品集采
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药品集采的逻辑是以量换价,进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2025年2月,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针对集采药品相关问题公开回应称,未来将从坚持药品高质量标准、重点关注偏离度高的最低报价、提升中标药品生产过程透明度、对集采药品全流程采集上传追溯码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
2025年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和上市后监管工作会议也提出了"三个突出"方向:持续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委托生产药品以及网络销售环节等重点领域监管;突出全链条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仿制药质量提升;突出全方位提升各级各类监管机构的能力水平,加强检查员能力建设,持续推进药品智慧监管等。
4.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提出,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积极谋划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落实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县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进资源薄弱县常态化巡回医疗全覆盖,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5. 中医药与创新药数字化发展
中医药数据库建设
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强调,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和创新转化,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态。协同推进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改革,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医药创新团队,加强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基层人才培养。
创新药目录管理
报告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具体是指制定一个专门的创新药目录,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创新药物,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这些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准入。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2025年2月6日,国家医保局在2025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将探索优化医保的支付管理政策,对于丙类目录可不计入参保人自费率的考核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的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病例可以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这将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付支持。
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卫生健康工作重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