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让“基因检测”异化了

2025
03/27

+
分享
评论
何裕民
A-
A+

癌症发生,往往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仅凭一两个基因就下结论,只能是管窥蠡测。

近日,一位供职于某央企子公司的年轻人,匆匆从东北赶来找我。原来,常规体检发现有一项指标(CA-242)稍微高一点。正好得知影星朱莉因基因检测而切了双乳腺,小伙子生性谨慎,在众人鼓励下,花了六千元钱,做了基因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他的某项基因"高表达",细读检测结果说明书,更让他忐忑万分--该项基因异常,有患30多种癌的高度危险,最高的是胰腺癌,可能性达70%~87%,最低的是前列腺癌,也有30%~44%可能。

小伙子不懂医,如此高的可能性,令他茶饭不香,半月时间掉了19斤肉。此类事件近期我已接触多例了。也有一些医界女士因为自己做了类似朱莉的检测结果呈阴性而在网上大为欢呼。其实,这些都偏了,是值得警惕的"基因检测"异化倾向!

的确,朱莉因为BRCA1基因阳性及有家族史,37岁便做了双乳腺切除术,这一极端且高调选择,媒体认定是借基因检测以防癌的重大成功,褒奖有余。但医学界并不如此认为。美国医学界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主张此等做法须慎重。更有媒体披露:朱莉事件是一场基因公司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对此,不予评说,仅就基因检测意义而言,公众有权知晓真相。

近几十年来,研究揭示了基因与癌症发生的错综关联,主要源于基因遗传缺陷的癌症,只占总癌症发病数的5%~8%左右,因此不必草木皆兵。癌症背后因素十分复杂,基因的确重要,但还有一系列因素参与其间。

权威的《癌症的标志》一文总结了正常细胞癌变的六大"规则":包括致癌基因活化,生长信号刺激等;而这些特性获得,通常是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再说,有些原癌基因(促癌症发生的)与抑癌基因(抑癌发展的)本身就是同一基因,只是外界不同信号作用下的表达差异而已。因此,把基因与癌症发生关系绝对化,显然是一叶障目。

而且,癌症发生,往往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仅凭一两个基因就下结论,只能是管窥蠡测。更何况,基因目录是浩瀚天书,不可能有人所有基因完全正常。如此过分强调,除了商家能够满足其利益外,于健康呵护无关,甚至有害。国外已有关于"基因社会学"研究及防范"基因歧视"的呼声。故需呼吁:千万别让"基因检测"异化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如此,结果,基因,因素,癌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