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路经胶质瘤千万别手术是真的吗?
视路胶质瘤,一般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如果未及时治疗有失明风险;一般为低级别胶质瘤,安全全切后能有保视力的良好预后。但由于源自视神经且影响整个视路系统、下丘脑等关键脑组织,手术后遗症风险大,术中稍有不慎患者就可能失明且难以恢复。虽然神经外科各种技术和设备发展到今天,视神经等疑难位置早已被突破,已经不是手术禁区。但是目前现实情况确实是,视神经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未达成广泛的共识。
"切得不够还是会复发,还不如不手术","切得太多会导致失明等严重手术并发症,还不如不手术"……大部肿瘤切除术可以降低肿瘤负荷,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但切多少是一个医生对平衡点的掌握,是主刀医生手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巴教授手术是如何做到术中规避视神经损伤的巨大风险?这得益于教授40多年娴熟的疑难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经验、细致"入微"的技术手法以及整个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为手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做出贡献。"2023北京神经外科创新与发展国际研讨会、2023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学术大会"上,巴教授受邀发表精彩演讲--"视路-下丘脑肿瘤"。
巴教授总结视路-下丘脑胶质瘤为低级别胶质瘤。许多患者处于早期阶段时,症状还可以恢复,此时肿瘤尚未深入侵入视路和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在肿瘤达到相当大的尺寸和造成实质浸润之前,尽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因为病情一旦加重,可能不适合手术。正如我们所展示的,显微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效果非常好。因此,不应将"无法手术"一词普遍应用于视路-下丘脑胶质瘤。患者选择对确定手术适应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在每个病例中保持高度个性化的决定。我们的经验表明,显微肿瘤切除术应被视为视路-下丘脑胶质瘤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尝试完全切除肿瘤,同时保留受累结构的解剖和功能;如果无法全切,部分切除和再次手术可能有助于延长无症状和无肿瘤进展间隔时间。
病情回顾:24岁的Rolla,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阳光爱笑、俏皮可爱。大约是脑瘤确诊的一年前起,还在读研期间的Rolla发现视力开始下降,以为只是长期深夜读书导致,并没有在意。没想到没过多久,"大姨妈"造访的时间、次数也越来越少,当时以为只是一时的不正常。到后来,"大姨妈"直接缺席了,且身材也越发臃肿。视力下降、停经,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都是可怕的视神经下丘脑正在威胁着她的健康……治疗过程:患者视路、视交叉肿胀明显。巴教授通过翼点入路视角处理丘脑胶质瘤的情况。直接切开视交叉部位,然后打开中板,松解嗅神经,否则会因牵拉额叶造成嗅神经嗅丝断裂。三室完全被肿瘤充满,好消息是肿瘤和脑室壁有很好的界限。瘤脑界面清楚,肿瘤大部分清除,先做活检。做完活检,然后kusa进行肿瘤大部分减容,要分离的时候牵拉轻柔,不要把肿瘤夹得过碎,以方便大块切除。1.4mm检查周围穿支保留及是否有肿瘤残留,仔细检查瘤仓的各个角落,以确保没有残留,肿瘤全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