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SPD(医用物资智能化管理及物流服务)项目。实践表明,SPD模式对于医院提质增效和精益管理成效明显。在医疗服务效率方面,SPD服务商可提供院内运营人员,协助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SPD(医用物资智能化管理及物流服务)项目。实践表明,SPD模式对于医院提质增效和精益管理成效明显。
在医疗服务效率方面,SPD服务商可提供院内运营人员,协助流程管理,减少科室工作量,让医护人员可专注于临床服务。
在库存管理与资金效率方面,SPD 模式通过「零库存」或「低库存」管理,减少医院静态储备需求,实现「随用随补」,降低仓储压力和资金积压。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使得资源配置更优,尤其对高值耗材管理效果显著。
在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方面,SPD模式可实现耗材从采购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动态监控库存和使用流向;自动生成补货计划、优化配送路径,减少人工干预和差错。
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该院以SPD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智慧化转型,构建「云仓+中心库」智慧物流体系;通过业财融合与智能化手段,将耗材管理从传统的「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中心」。
通过调研15家医院、6大服务商,解析4组不同运营模式的利弊,该院以深度调研支撑全流程科学决策,按照「市场调研→参数制定→多科室协同→智能物流建设一体化推进」的路径形成三级管理闭环。
该院以智能技术驱动精细化管理创新,构建院内UDI数据库,实现「一物一码」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云仓管理、机器人配送、手术室智能套包,打造「主动补货—智能分拣—无人值守」的耗材流转闭环;该院数据治理先行,清洗2000余条无效字典数据,重构456家供应商基础字典数据,奠定业财数据同源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科室二级库「最后一公里」损耗痛点,该院持续探索低值耗材三级库房管控,实现三级库房纵深管理;并在规划建设「SPD+DRG」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实现耗材消耗与病种成本、医保支付的智能关联分析。
与此同时,SPD模式也可能导致医院管理权弱化,产生责任风险。因为耗材管理多由SPD服务商主导,医院对库存、质量的主动监管能力下降;而如果医院过于依赖第三方服务商,可能形成排他性合作,增加长期运营风险,并存在系统数据泄露或统方风险。
业财融合下的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如何帮医院省下庞大开支?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总会计师刘静就此授课解析,相关课程思维导图及回放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
高值耗材如何规范化管理?
高值耗材价值高、临床使用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耗材从采购入院到使用计费,医院需要有一本「清晰账」,耗材来源、价格、库存等情况要有迹可循,耗材从院外到院内的全生命周期要「管得清」。
SPD通过智能柜、智能墙、智能屋等智能存储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建立院内统一的耗材UDI目录,耗材按需求可备货在中心库或科室库房,扫码对耗材入库、消耗、使用计费进行线上记录和留痕,智能设备准确记录耗材流转轨迹,并设置定时回库预警,未使用耗材未按时回库,进行预警提醒;已使用耗材扫码后,直接关联HIS完成计费。
SPD可提供耗材使用与收费的对账功能,确保账实相符。对于使用智能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备货类高值耗材,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技术可自动识别耗材取用情况,耗材取走使用后,设备自动触发盘点功能,系统自动记录取用耗材信息、拿取人信息及拿取时间,显示剩余耗材信息,对耗材效期进行有效标识并提前预警。
与此同时,SPD服务人员于每日进行动态盘点,根据系统提示查看耗材系统与实物数量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已出库漏消耗耗材,同时关注耗材消耗量是否过大,与库管员核实情况后,及时对物资备货量进行调整。如此一来,可做到高值耗材从院外到院内有源可溯、有迹可循。
我国多次出台政策强调对高值耗材监管的重要性,对耗材的过程管理、使用管理要求严格,对供应商、生产厂商、以及耗材本身的资质证件关注程度高,要求能够做到全流程追溯。SPD模式通过统一物资编码、维护资质档案、监管使用流程、打通数据系统等方式将高值耗材从采购入院到使用计费全流程进行串联,保证向前可溯源、向后可追踪。
具体来说,SPD根据医院管理理念明确高值耗材管理范畴,将耗材UDI编码在系统进行维护并对应解析形成编码规则,统一耗材分类、收费编码等基础数据,通过接口对接实现与HIS、HRP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将高值耗材的管理数据与临床诊疗数据关联,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流转。
通过对高值耗材「一物一码」管理,实现向上游可追溯供应商,向下游可追溯科室、医生、患者、病房等信息,加强高值耗材在供应使用环节的内、外部监管力度。
与此同时,SPD模式的服务主体各异、水平不一,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SPD需持续探索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手段,进一步提升耗材管理效能。
低值耗材如何精细化管理?
低值耗材是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因其型号多、品类杂、用量大、使用率高,在医院现实管理中存在一定困难。
当前,高值耗材基本实现一物一码管理,低值耗材的信息化管理则相对滞后,部分医院引入SPD模式实现了耗材的二级库管理,实现耗材总消耗与实际计费之间的相对一致,但耗材是否真正用到患者身上、用到了哪些患者,则难以实现全流程清晰追溯。而这,也是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管理痛点和需求。
二级库管理,实现耗材成本可控SPD模式下的二级库管理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管理模式。以临床科室低值耗材管理为例,耗材在中心库加工成定数包后按照补货需求定量推送至各科室,扫码消耗前耗材仍归属于供应商,护士拣取耗材扫码消耗后,物权归属于医院计为医院成本。
但是,耗材具体用在哪个病人身上,责任医生是谁,是无法追溯统计的。二级库管理基本保障了医用耗材消耗可控,减轻医院资金成本占用,但无法进一步追溯。
如何做好医院耗材
三级库存管理?
「数据三级库」管理,最早可追溯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应用SPD三级库管理。太仓SPD属于「数据三级库」管理模式,除中心库、二级库外设置三级库,耗材在科室二级库扫码消耗后库存减少,相应的三级库库存(系统库存)增加,病人使用耗材后,三级库库存扣减,HIS对应完成计费。
数据三级库管理模式能确保计费信息与实际消耗之间的相对一致,不一致情况可根据三级库差异报表分析核对,但仍未做到病人与耗材的一一对应。SPD行为三级库则可以将病人与使用耗材绑定,实现可收费耗材自动计费。
在数据三级库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入的是「行为三级库」管理。通过增加部分功能打通相关系统接口,实现病人与使用耗材的关联绑定。SPD服务商需要对院内所有耗材进行梳理盘点,维护可收费耗材与HIS收费项目、诊疗项目与耗材之间的对照关系,并做好三级库系统接口开发。
对于单独可计费耗材,从二级库扫码消耗后进入三级库库存,使用前,护士使用PDA扫描病人腕带(门诊病人扫描收费单二维码或电子健康卡)调取HIS病人信息,再通过扫描耗材条码(产品自身码)解析收费项目,完成出库计费并与病人信息绑定,可实现耗材与病人信息双向追溯。
对于不可单独计费耗材,护士拣取耗材后,扫描耗材条码(产品自身码)选择对应护理项目进行「材料出库」,完成三级库出库登记,库存自动扣减,不需要关联病人,计为科室成本。
SPD如何与AI结合?
抓住这三点应用很关键!
其一,搭建医用耗材管理模型。
SPD模式通过对医院一级库(中心库)、二级库(科室库)以及三级库的改造与建设,将各级库房联动形成三级库房管理模式,对医用耗材进行统筹管理。通过耗材条码和库位管理,结合智能补货、库存控制以及效期跟踪等机制,优化医用耗材在院内各部门和环节的流转,实现对耗材进销存的全程监控,从而提升了院内耗材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二,挖掘医用耗材数据价值。
SPD系统能够实时跟踪各科室对耗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用耗数据模型。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帮助医院更精确地预测耗材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并降低相关成本。通过BI报表以多维度、全方位的方式展示数据,为评估耗材使用的合理性提供依据,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其三,融合人工智能全链条管理。
SPD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为医用耗材精益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供应环节,AI算法通过学习能够精确预测耗材需求,优化采购计划,并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供应商的资质、信誉和供货能力,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在库存管理环节,SPD系统利用物流传感器、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库存的快速分拣、搬运和自动盘点。比如,国医科技研发的OCR识别技术,可对供应商的资质证照和骨科耗材电子植入单进行准确识别,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供应商和验收人员工作量。
在配送环节,SPD与物流机器人结合应用,通过智能路径规划和避障技术,动态调整配送路线,确保耗材及时送达,提升配送效率并降低成本。
骨科跟台耗材如何管理?
骨科耗材专业性和定制性强,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耗材的备货方式、数量、规格型号等只能在手术时确定。过去,供应商直接与科室对接送货,导致管理流程缺失、信息不透明,不符合当前政策制度,这就要求耗材管理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做好临床和供应商之间的双向协同。
对于不备货的骨科耗材,SPD一般有三种方式管理。
组套订单管理模式。不备货的情况下实现骨科耗材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可以「手术」为切入点,建立骨科耗材的组套,借助SPD通过组套对骨科耗材进行管理,这就是「组套订单管理模式」。SPD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及手术类型,按照骨科耗材组套形式设计耗材字典信息组套,并经耗材管理部门和科室医生审核确认。
术前,手术室在系统下手术耗材申请单,由科室主任和采购人员依次审核,供应商可根据经验修改手术所需耗材数量规格等信息,转交科主任审核并且将消息发送至手术医生。供应商制作配送单,并同步上传耗材合格证等证件,随耗材一同配送到医院,由医院验收。针对灭菌耗材,由SPD人员直接送到手术室,针对非灭菌耗材,需要先送至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随后送至手术室。
术后,巡回护士根据耗材使用情况扫码计费,可扫描组套条码,勾选手术所用耗材明细进行出库登记,也可直接扫描耗材UDI条码进行出库登记并传给HIS完成计费。未使用耗材由供应商带走,第二天收费护士再次核费,进入结算流程。
组套订单管理模式标准且规范,过程中耗材管理部门扮演「纽带」角色,将供应商、医生和患者有序串联,既保障手术顺利开展,又将整个管理流程嵌入SPD系统,采验、使用、计费全程留痕,可实现数字化追溯。
如果医生不下订单?那就采用供应商自助配送模式。现实中,由于骨科耗材数量大、型号多,往往供应商对于耗材的了解程度高于医生,因此在系统下手术材料单对于医生来说并不现实,因此,很多医院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自助配送管理模式」。
在系统上,将手术材料单制作权限开放给供应商,供应商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疾病情况、与家属沟通结果等,根据需要制作手术材料申请,经医院耗材管理部门审核后在供采平台制作耗材配送单。耗材自助配送到院后,剩余流程与「组套订单管理模式」一致。
针对于急诊手术,SPD也有急诊即备即用模式。骨科耗材尤其是创伤耗材在急诊应用居多,急诊病种千变万化,需要开通应急耗材「绿色通道」,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采用先使用后入库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即备即用管理模式」。紧急需要耗材时,医生或护士线下提交手术耗材需求,先不走线上流程,耗材管理部门审核后电话通知供应商备货。
到货后,耗材管理部门核对实物和纸质材料完成初步验收,随即将耗材送往手术室。手术结束,护士扫描耗材UDI(产品自身码),SPD系统对耗材UDI进行解析,可对应解析出收费项目传给HIS完成计费。
术后,科室进行使用确认,SPD系统自动生成验收单、科室接收单,完成「紧急验收」,耗材管理部门和供应商确认手术材料使用信息,确认后系统自动完成入出库,完成耗材的线上全流程管理。
骨科植入耗材
怎么实现一物一码?
首先,2021年开始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正式实施UDI,要求生产、流通环节赋码;2022年覆盖所有第三类医疗器械。骨科植入耗材目前均有UDI条码,SPD系统可以直接采用UDI作为骨科耗材的全程追溯码。,从而实现骨科植入物的一物一码。
其次,可采用非无菌骨科植入物独立包装模式。在消毒灭菌环节,采用双层医用纸塑包装,将骨科植入物进行独立包装,实现实物一物一码。
4月25日,健康界携手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启「业财融合·链通精益——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
沉浸式解码医用物资管理创新方法论。
参访名额有限,赶快扫码报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